堪嗟夫妇,错了良因。当元未结婚姻。各自人家儿女,并没亲亲。都缘媒妁配偶,贪淫欲、败坏精神。求后嗣,得成群成队,不肯抽身。
终日恋儿恋女,岂思量,咫尺失脚沈沦。身喂蛆虫,骸骨化做微尘。若悟如斯冤苦,便回头、保养天真。神光灿,向蓬瀛,赏玩长春。
【解析】
此为宋词格律诗。全词以“堪嗟”起兴,写夫妇因情欲而误结连理、自取灭亡。中间部分,写男子贪淫好色,致使妻子身陷囹圄,化为蛆虫,死后骸骨化成微尘;女子终日恋儿恋女,终至沉沦,身死如蛆,尸骨不存。结尾部分,写女子觉悟,悔悟前非,保全天性,与丈夫在蓬瀛仙界赏玩长春。
【答案】
译文:
可惜啊,夫妻本是良缘,但未结成婚姻。各自为家,没有亲人。都是媒人撮合,贪图美色,败坏了精神。求儿子,得成群结队,不肯抽身。
终日迷恋儿女,岂料想咫尺之间失足沉沦。身喂蛆虫,骸骨化做微尘。若醒悟如斯冤苦,便回头保养天真。神光灿灿,向蓬瀛赏玩长春。
赏析:
这首词是劝诫道友的一首词,上片开头两句,即慨叹男女因情欲而误配良缘。“元未”二字,点明“当元”,意谓当初尚未缔结婚姻。以下几句,进一步说明他们因情欲而误配良缘的具体事例。“各自人家儿女”,“没亲亲”,说明两人原无亲戚关系。“都缘媒妁配偶”、“贪淫欲”三句,指出他们因情欲而误配良缘的根本原因。“媒妁”指媒人的撮合。他们贪慕女色,不顾及门第和家庭,以致“败坏精神”。这两句,既表明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又反映了男子的轻狂和放荡。“求后嗣”,“得成群队”,说明他们所生的子女很多,因而不肯抽身回家去抚养教育。这几句,既是对他们贪恋女色的批评,也写出了他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下片开头三句,描写他们贪恋儿女,以致身陷囹圄的悲惨结局。“终日恋儿恋女”,说明他们日夜思念着子女。“岂思量”“咫尺失脚沈沦”,则说明他们沉溺于儿女之中,以至失去了理智。“身喂蛆虫”,“骸骨化做微尘”,形容其妻被害后,其夫受刑惨死。这几句,既是对贪恋人子的谴责,也是对当时酷烈刑法的鞭挞。
写女子觉悟,悔悟前非,保全天性,与丈夫在蓬瀛仙界赏玩长春。“若”字承上启下,“便”字领下启上,使上下句紧密衔接。“神光灿灿”、“向蓬瀛”,既写他们的归宿,又写他们的心境。“赏玩长春”,既表示他们的快乐,也暗示他们的幸福生活。全词以“堪嗟”起兴,写夫妇因情欲而误结连理、自取灭亡。中间部分,写男子贪淫好色,致使妻子身陷囹圄,化为蛆虫,死后骸骨化成微尘;女子终日恋儿恋女,终至沉沦,身死如蛆,尸骨不存。结尾部分,写女子觉悟,悔悟前非,保全天性,与丈夫在蓬瀛仙界赏玩长春。整首词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不良,以及人们对于这种风气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