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翔金鼎,苍龙戏玉池。
心源澄似水,鼻息细于丝。
枕上山川好,壶中日月迟。
神仙学道者,那许小儿知。
杂诗六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植创作的《杂诗六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深挚情感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诗歌原文:
高阁连北堂,凭楼愁夜长。
秋风吹月晓,江上几人行?
中庭多异树,偏为使他芳。
回首夏云处,高丘正夕阳。
- 诗歌赏析:
- 内容与主题:《杂诗六首 其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秋风中的明月以及异乡的风景,抒发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渴望与牵挂。
-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符合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特别是“高阁连北堂,凭楼愁夜长”两句,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夜凭栏的孤独感。
- 情感表达:“秋风吹月晓,江上几人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悲凉之感。
- 意象运用:诗歌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高阁”、“秋风”、“明月”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背景,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历史背景:
- 作者介绍:曹植,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世誉为“建安七子”之首。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五言诗。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曹植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 收录情况:在《文选》中,曹植的这组五言诗被单独收录,显示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和重要价值。
-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曹植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曹植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唐代诗人沈佺期的创作特色。
- 情感共鸣:这首诗所传达的思乡之情和对亲情的眷恋,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弦,激发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与思考。
《杂诗六首 其三》不仅是曹植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