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七首 其一

秋日山田熟,山家趣转奇。
垄苞银栗缀,墙蔓绿云垂。
野饭留佳客,青钱付小儿。
主人愁丧乱,数数问边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家七首 其一》是元代诗人刘因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构思,展现了一幅秋日山田的生动画面,以及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刘因(1249年—1318年),字梦吉,号潜丘,又号录曲隐士,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 文学成就:刘因的诗歌以豪放、深沉和清新为特点,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杨维桢、虞集、高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秋日山田熟,山家趣转奇。垄苞银栗缀,墙蔓绿云垂。野饭留佳客,青钱付小儿。主人愁丧乱,数数问边陲。”
  • 翻译:秋天到了,山间的田地已经成熟,山里的农家生活充满了趣味。稻谷的穗上像银色的栗子一样挂着,墙上的藤蔓如同绿色云朵垂下。野地里的米饭招待着尊贵的客人,小孩子们则把青钱拿给主人。但主人却因为战乱而忧愁,不时地询问边境的情况。
  1. 诗歌鉴赏
  • 描写手法:刘因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和谐的山间田园之中。
  • 意象运用:银栗象征着秋天的丰收,绿云则代表了山野的生机,这些意象的组合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中的“主人愁丧乱,数数问边陲”表达了主人对于战争带来的混乱感到深深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之美: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山野图景,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秋风拂面、稻香四溢的美好氛围。
  • 语言之美:刘因的语言清新自然,用词考究,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不乏创新之处,使得诗歌既具有古典美,又不失现代感。
  • 思想深度:虽然这首诗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它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乱世中人们苦难的关注。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尤其是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战争的态度。
  • 传承价值:刘因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的瑰宝,也是研究元代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
  1. 相关联的诗词
  • 对比分析:在比较同一时期的其他诗人作品时,如王逢的《探春行觅羽人家》,可以发现刘因的《山家七首 其一》在风格上更注重内心世界的抒发,而王逢的作品则更多关注外部世界的描绘。
  • 主题拓展:探讨刘因的其他诗歌,如《古从军行七首·其一》,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如何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内容。

刘因的《山家七首 其一》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而成为不朽之作。这首诗不仅是刘因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