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首 其三

枯桑依颓垣,摧折生理微。
剥我枝间叶,备君身上衣。
叶尽谁复顾,栖鸟来亦稀。
君看牡丹丛,日日笙歌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古十首 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以春燕返巢为比喻,表达了诗人不因贫困和世事变化而改变隐居生活的决心,同时也寄寓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有抒发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也有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的山水田园诗。李白的诗歌以其想象力丰富、语言奔放、情感真挚而著称于世。

  2. 诗歌原文
    长绳难系日,自古悲辛多。
    黄金虽贵重,不如白发何。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3. 诗意解析:《拟古十首 其三》中,“长绳难系日,自古悲辛多”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叹,同时暗示了人生如长绳难以束缚时光,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黄金虽贵重,不如白发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荣华的看淡,认为与其追逐物质上的财富,不如珍惜时间、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接下来四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初春时节,及时雨滋润大地,惊醒了蛰居的动物,草木开始生长。最后两句描绘了燕子归来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拟古十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抒情诗,更是一曲咏叹岁月变迁的挽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