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深欲买湖山,贫病难酬绢五千。
归去不从陶令请,知音未遇孟尝贤。
排愁器具思欢伯,送老生涯乏货泉。
惟有诗魂常伴我,闲吟陶写个中玄。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介绍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是耶律楚材的作品。
耶律楚材是元朝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文化成就被后世铭记。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是他最为人们所知的诗歌之一。
相关推荐
诗意解析: 1. 诗句与译文: - "年来深欲买湖山"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多年来渴望拥有一片湖山,享受自然风光的愿望。 - "贫病难酬绢五千" - 诗人因为贫穷和疾病,难以用五千文钱购买湖山。 - "归去不从陶令请" - 这里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故事,他辞去官职回到田园,不愿接受朝廷的聘请。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放弃官场而选择归隐。 - "知音未遇孟尝贤" -
注释: -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指作者与西域人王君玉的诗歌。 - 一发燕然晓日边:从燕然山出发,天刚亮的时候。晓日边,即在早晨。 - 寒云叠叠乱山千:形容天气寒冷,云雾缭绕,山峰叠嶂如画。 - 万重沙漠犹逢友:在茫茫的沙漠之中还能遇到朋友。万重沙漠,形容沙漠辽阔,有成千上万层。 - 十室荒村亦有贤:即使是在荒凉的村庄里也能发现贤才。十室,指十个家庭;贤,指贤人。 - 留客芳樽思北海:留下客人
注释: 君侯乘兴写佳篇,我得琼琚价倍千。 妙笔一挥能草圣,新诗独惠过称贤。 半瓶浊酒斟琼斝,七碗清茶泛玉泉。 万里西行真我幸,逢君时复一谈玄。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王君玉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王君玉的赞赏之情。首句“君侯乘兴写佳篇”,意为王君玉乘着兴致写下了一篇好文章。次句“我得琼琚价倍千”,则进一步赞扬王君玉的才华,他的文章如同价值连城的美玉,其价值远远超过千金。第三句“妙笔一挥能草圣”
以下是对《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健羡金鞍美少年,盈门剑客列三千:赞叹那些身姿英俊、骑着骏马的少年们,家中聚集了成群结队的剑客。 - 须知执德元非德,况是无贤敢自贤:知道拥有德行的人并不一定有真正的德,更遑论那些自称有才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才能。 - 不解弯弓射石虎,谁能击剑跃龙泉:不懂得如何弯弓射杀凶猛的野兽,谁能跳跃到高高的龙泉去攻击。 -
【注释】 云龙相感:云和龙相互感动、感应。会合君臣:比喻君臣的聚合。岁一千:一万岁,这里泛指时间。 老老:年老的人。卜商: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以贤能著称。肯贤贤:肯于称许贤人。鹓雏:同“鹓鹭”,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比喻贤者。餐鼠:吃老鼠。蚯蚓:蚯蚓常在地下活动,这里用来比喻贤人隐逸不仕。黄玄:黄色的玄色,这里代指贤人的道术。 【译文】 云和龙互相感应是天生的,君臣会聚在一起一年一万年。
【注释】 奔走红尘积有年——奔波于世俗尘世已有好多年了。 雪涧竹竿千——在雪涧中用竹竿钓鱼。 谁能世上全三乐,好向林间伴七贤——哪有人能在世间找到全部三种乐趣,不如去林间伴着七位贤者饮酒。 笔下风生诗似锦——笔端一挥,诗便如锦绣般美好。 瓮头春涨酒如泉——瓮里的美酒随着春天而满溢。 诗成酒罢寂无事,净几明窗诵太玄——诗作完成,酒杯也喝得差不多了,于是静坐在明亮的窗户下诵读《太玄经》。 【赏析】
竹径风来自破禅,修篁青剑叶垂千。 烂吟风月元无碍,高卧烟霞未是贤。 迷处无由逃绊锁,悟来何处不林泉。 纵横触目皆真理,坐卧经行鸟路玄。 注释: 1. 竹径风来自破禅:竹林中的小路上,风吹过,打破了宁静。 2. 修篁青剑叶垂千:修长的竹子和青翠的剑形叶片,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3. 烂吟风月元无碍:随意吟咏风月,原本就没有什么障碍。 4. 高卧烟霞未是贤:独自高卧于烟霞之中,未必是真正的贤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共二十首。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无灭无生不论年:这是第一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生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论多少年。这里的“无灭”指的是没有消失,“无生”指的是没有产生。整句的意思是说,生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论多少年。这是一种哲学上的概念,强调生命的永恒性。 2. 谁夸桃熟岁三千:这是第二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谁夸赞桃花盛开的时候有三千年
注释: 1.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2. 从他豪俊领时权,指顾貔貅数百千。 3. 碌碌馀生甘养拙,明明圣代岂遗贤。 4. 且图混世啜醨酒,勿谓濯缨弃浊泉。 5. 莫道无为云便了,有为何处不逢玄。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对王君玉的评价,表达了他对王君玉的赞赏之情。 第一句“从他豪俊领时权”,意为他有着豪迈的气概和卓越的才华,领导着时代的潮流和权力。这里的“豪俊”指的是具有卓越才能和品质的人
诗句释义: 浮生瞬息度流年,唐汉兴亡不半千。 清洁采薇输二子,英雄济世有三贤。 未能海上寻芝草,且向尘中泛醴泉。 醉兴陶陶略相似,无何乡里亦通玄。 译文: 人生如梦,时光流逝如水,转眼间就过去了千多年。 清洁采薇的是两位贤人,他们是汉朝的张良和陈平。 我未能像他们一样寻找到仙芝,只能在这尘世中品尝醴泉。 我沉醉于酒兴之中,心情舒畅如同陶渊明。 无论我在何处,都能找到通向真理的道路
这首诗是李白在西域游历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得失的感慨、对治理国家的见解以及对个人修养的看法。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成败兴亡事可怜,劳生扰扰几千千。(第一句) - “成败兴亡”指世间的成败兴衰、世事无常。 - “可怜”表示这些变化让人感到悲哀。 - “劳生扰扰”形容人生充满烦恼和纷争。 - “几千千”可能是指岁月流逝,世事变幻无穷。 2. 调心莫若先离欲,治世无如不尚贤
诗句:年来深欲买湖山,贫病难酬绢五千。归去不从陶令请,知音未遇孟尝贤。 译文:多年来我渴望购买湖山,但贫困病痛使我难以用五千文钱来购买。我不追随陶潜的辞职隐居,因为至今还没有找到能与我共鸣的朋友。 注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年来深欲买湖山”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归去不从陶令请”反映了他对现实无奈的态度,“知音未遇孟尝贤”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其表达方式、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再结合注释、标题和作者生平等具体背景进行赏析。 “几回午枕不成眠,幽鸟关关近数千。”意思是:多少次午睡不安稳,是因为那林间鸟儿的鸣声。这是写诗人在林中午睡时听到的鸟鸣声所引发的感受,是诗人主观感受。 “安世不知安世计,隐居常慕隐居贤。”意思是:我不了解安世
农隐生涯乐自天,药畦香垄仅盈千。 蝇营累世真堪笑,狗苟劳生未若贤。 带月扶犁耕暮野,冲云荷锸拨春泉。 耘耔馀暇蓬窗底,独抱遗经考至玄。 注释:在农庄里过着悠闲隐居的生活,享受着自然的恩泽。药畦(yí)和香垄(lǒng)是种药材的地方,这里指种植了上千亩的药材。苍蝇营生(xíng yíng),形容那些蝇营碌碌的人真是可笑极了。狗苟(ɡǒu kě)劳生,意思是那些像狗一样苟且偷生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闲居感怀二十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闲闲个事本明圆,一念才兴路八千。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闲闲”意味着悠闲自在,“明圆”则形容事情清晰明了。“一念才兴路八千”意味着一旦某个念头萌生,就会引发无尽的思考和行动。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闲闲”和“明圆”这两个关键词
【诗句释义】 1. "物物头头总是禅":万物皆有其本质,头头是道,处处是修行的禅宗。 2. "观音应现化身千":观世音菩萨应现化身万千,救度众生。 3. "杜门晏坐无伤道":闭门不出,静坐修炼,并不妨碍道法。 4. "遁世幽居也是贤":避世隐居,虽非出世,却也贤明。 5. "只为看山开翠竹":只为欣赏山水之美,观赏翠竹挺拔。 6. "偶因煎茗汲清泉":偶尔品尝茶香,品味清泉水的味道。 7.
第一首: 蓑衣狂脱暮江边,一醉宁论价十千。 老矣冯唐何所往,归与陶令最为贤。 注释:脱下蓑衣在江边,畅饮一通又何妨。老去的冯唐何处去?还是归隐最合适,和陶渊明相比更优秀。 赏析:诗人以脱蓑之乐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一醉宁论价十万",表明他宁愿沉醉于此,不愿计较得失,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对冯唐寄寓了深深的敬意,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智者。 第二首: 灵苗细细初盈圃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王君玉的诗句,每句都充满了对王君玉的赞赏和敬仰。下面我将逐句解读: 1. 九重阊阖列群官,曳佩鸣珂及万千。 注释:九重天宫门(即皇宫)排列着众多官员,身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珍贵的首饰和宝石。 2. 云水偷将属野叟,功名回施与时贤。 注释:云水轻轻飘动,仿佛在偷偷地归属给那些隐居的老人。他们的功名成就,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周围的贤人。 3. 好凭定慧超三界
不学经书不说禅,谁论芥子纳三千。 译文:不学习经书和谈论佛理,谁能说芥子的容量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呢? 注释:芥子纳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教的一种说法,指小可以包含无限,是比喻人的心胸要像芥子一样能够包容万物。 忘形诗句追先觉,适意琴书慕昔贤。 译文:忘却了形骸的束缚,追随前人的智慧;喜欢读书弹琴,羡慕古代的贤德。 注释:忘形诗句追先觉,追随前贤的智慧,忘记形骸的束缚,表达对前辈圣贤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自谦的一首诗。作者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诗仙、诗哲的崇拜之情。 首联“鲰生诗僻慕诗仙,乱缀狂吟数百千”,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学识浅薄的人,却对诗仙有深深的崇拜,疯狂地写了很多诗。 颔联“浅陋妄言嗤俊哲,清新绮语愧先贤”,意思是说:我的诗歌虽然浅显粗陋,但其中也有一些真诚之言,这些话语也足以让人钦佩。然而,我仍然觉得有些诗歌过于华丽,甚至有些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