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初润瓠子决,东吴沪渎复漫泄。
重玄不见赤乌碑,怅惘波臣心欲折。
玄龟抃舞苍龙飞,江头落日枫林稀。
谁云杜公两石在,安知陵谷千年非。
静安八咏录五赤乌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安八咏录五赤乌碑》是元代诗人唐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的壮丽。具体分析如下:
- 诗歌背景:
- 《静安八咏录五·其一·赤乌碑》属于元代诗人唐奎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确切作者均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其创作年代应早于元代。
- 诗歌原文:
- 河水初润瓠子决,东吴沪渎复漫泄。
- 重玄不见赤乌碑,怅惘波臣心欲折。
- 玄龟抃舞苍龙飞,江头落日枫林稀。
- 诗歌鉴赏:
- 首两句通过对河水泛滥的景象起笔,暗示了历史的动荡与自然力量的不可抗逆。河水的泛滥象征着社会动乱或政治不稳定。
- 第三句“重玄不见赤乌碑”,意味着在混乱和不安中,人们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和未来。
- 第四句“怅惘波臣心欲折”,表达了作者对局势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文化影响:
- 《静安八咏录五·其一·赤乌碑》反映了元代时期文人对于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的“赤乌”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年号,通过这样的历史元素,诗人可能试图探讨历史的连续性与变革。
- 艺术风格:
- 《静安八咏录五·其一·赤乌碑》在艺术上追求简洁而深刻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敏感观察。
- 文学地位: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类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作者感慨、思考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文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 读者反响:
- 《静安八咏录五·其一·赤乌碑》作为元代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认可。
《静安八咏录五赤乌碑》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强烈艺术表现力的作品,也是元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体感受的深刻反思的体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述,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