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偶题

阅世悠悠八十馀,此身天地一蘧庐。
季鹰只爱生前酒,司马空留后世书。
野散未归鸣泽雁,水烦徒噞在渊鱼。
可堪濩落风尘里,两鬓霜毛顿觉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起偶题》是明代高叔嗣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病愈后偶有所感的情景,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和生活的深切思念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人简介
  • 高叔嗣:明代诗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河南祥符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受知于李梦阳等文坛巨匠,与马理、王道等人有文学交往。高叔嗣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一些成就,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 空斋晨起坐:描述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坐在空无一物的书房中的场景。
  • 欢游罢不适:表达了在游玩之后,感到身体疲惫且精神不佳的状态。
  • 微雨东方来,阴霭倏终夕:以天气的变化作为过渡,描绘了一个从日出到夜晚的静谧时刻。
  • 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反映了长期卧床不起,对春天的感知变得模糊,同时也表达了因行旅劳顿而产生的无奈与哀怨。
  • 故园芳草色,惆怅今如积: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现实的失落和悲哀。
  1. 诗歌鉴赏
  • 意象运用:《病起偶题》中大量使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状态。如“微雨”、“阴霭”等词汇不仅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复杂性。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孤独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巧妙地融入其中。
  • 语言风格:高叔嗣的这首诗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却能直达人心,让人感受到诗人真挚的情感流露。
  1. 文化意义
  • 文人墨客的交流:高叔嗣在作品中展现了他与其他文人的友谊与交流,体现了明代文人群体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化氛围。
  • 时代背景反映:该作品反映了明代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尤其是他们如何在仕途不顺时寻求心灵的慰藉。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高叔嗣的《病起偶题》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明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受到后世广泛赞誉。
  • 研究价值:此诗为研究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心理变化提供了珍贵的文本材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病起偶题》不仅是明代高叔嗣个人的文学创作,更是其情感世界与社会环境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