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悠悠八十馀,此身天地一蘧庐。
季鹰只爱生前酒,司马空留后世书。
野散未归鸣泽雁,水烦徒噞在渊鱼。
可堪濩落风尘里,两鬓霜毛顿觉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阅世悠悠八十馀,此身天地一蘧庐”,意思是说一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就像一只野鸭一样漂泊在江湖里,像一只秋蝉那样在树间鸣叫,最后只落得个形销骨立,孤零零的一个人。这里用“蘧庐”比喻自己,形象地写出了年老体衰、孤独凄凉的生活境况;“季鹰只爱生前酒,司马空留后世书”,意思是说晋代的张翰因为思念故乡而辞官回家,他喜爱饮酒,喜欢在家乡饮酒,可是后来司马相如却写下了许多传世的文章。这里以张翰和司马相如为喻,表达作者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野散未归鸣泽雁,水烦徒噞在渊鱼”,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鸟儿们还没有飞回鸣泽湖中,鱼儿也还未回到渊中。这里以鸣泽湖中的大雁和渊中的鲤鱼自况,暗指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可堪濩落风尘里,两鬓霜毛顿觉疏”,意思是说如今沦落于官场,真是令人难以忍受。这两句写自己被贬后心情的苦闷抑郁。“风尘”、“濩落”是关键词,前者指官场污浊,后者意为受打击落魄。
【答案】
译文:
我活了八十多岁,人生就像一只漂泊的秋蓬。只爱喝酒的张季鹰,空有高才的司马相如。春日里的鸣泽大雁还没归来,水中的大鱼也还在深渊之中等待。如今被贬谪在官场,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两鬓斑白的我已感到身心憔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诗人任江州司马时。当时作者已经年逾半百,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这首诗是他在江州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首联“阅世悠悠八十馀,此身天地一蘧庐”,写诗人晚年流离颠沛之状。“八十馀”是虚数,言其年事已高。“蘧庐”,语出《庄子•逍遥游》,是古代的一种简陋房子。诗人用它来比照自己的境遇,说自己在世间漂泊了八十多个寒暑,现在就像一只野鸭一样飘荡在江湖中,像一只秋蝉一样栖止在树上,最后只落得个形销骨立,孤零零的一个人罢了。这是对自己坎坷一生的高度概括。
颔联“季鹰只爱生前酒,司马空留后世书”,用晋代张翰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志趣。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十分喜爱那里的饮食,每当看到秋风萧瑟,便想到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的味道,于是便辞职回乡。后来他做了尚书郎,但因怀念故乡的美食而弃官归乡,过着田园生活。司马相如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曾担任楚王的侍臣。他曾经慕名来到齐国都城临淄,见到齐国繁华富庶的景象后,感慨万分,于是赋《子衿》诗以抒怀思乡之情。然而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野散未归鸣泽雁,水烦徒噞在渊鱼”,写自己被贬后的心情。“野散”即隐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鸟儿们还没有回到鸣泽湖中,鱼儿也还未回到渊中。鸣泽湖中的大雁和渊中的鲤鱼自况,暗指自己身处官场的失意状态。“鸣泽”和“渊”都是名词,这里用作形容词。
尾联“可堪濩落风尘里,两鬓霜毛顿觉疏”写自己被贬后的感慨。“濩落”指潦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沦落于官场,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啊!“两鬓霜毛顿觉疏”,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把自己衰老的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传神。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含蓄,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