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飙吹罗幕,明月照阶戺。
春草忽不芳,秋兰亦同死。
斯人蕴淑德,夙昔明诗礼。
灵质奄独化,孤魂将安止。
迢迢湘西山,湛湛江中水。
水深有时极,山高有时已。
忧思何能齐,日月从此始。
悼亡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亡四首》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一组七言绝句,收录于《梅溪集》,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缅怀和无尽哀思。以下是对该组诗的介绍:
-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南宋政治家、诗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至秘书郎。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历知饶、夔、湖、泉诸州。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
- 创作缘由:这组诗的创作源于王十朋妻子的去世,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悼。
- 诗歌内容
- 首首情感深长:王十朋在诗中抒发了对亡妻的悲悼与歉疚,前三首总写悲痛之情,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前四句写悲情,后四句写去日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 第四首寄寓哲理:在前三首中抒发了对王氏的悲悼、歉疚之情后,此诗又由妻亡想到其入葬,但已不再沉溺于夫妻私情,而是重在借以体现自己“风霜之气,松柏之质”。
- 第五首展现人格:作者在前三首中抒发了对王氏的悲悼、歉疚之情后,此诗又由妻亡想到其入葬,但已不再沉溺于夫妻私情,而是重在借以体现自己“风霜之气,松柏之质”。
- 末两首寄托哀思:最后两首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妻子离世的无奈接受。
- 艺术特色
- 简洁含蓄:王十朋在这首诗中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每首都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马鬣封(指嗣母封葬之处),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妻的怀念与尊重。
- 情感真挚:王十朋的诗作展现了他对亡妻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亡妻离世的无奈和痛楚。
-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悼亡四首》在中国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视为悼亡诗中的佳作。
- 文化传承:这些诗作不仅是王十朋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的表现,对后世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意义。
《悼亡四首》是王十朋在妻子去世后创作的一组深情的七言绝句,通过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亡妻深厚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每首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