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惑歌

上阳子,号观吾,闻道迟,四十衡阳始遇师。
从来不信长生说,一得师言便释疑。
才低头,摸鼻孔,方信神仙有真种。
乃觉从来万事非,不道这般真骨董。
大奥妙,妙在常有观其窍。
此窍分明在眼前,下士闻之即大笑。
我得来,不敢秘,欲对知音论同异。
近来世上几个人,空自说天又说地。
诸旁门,是邪径,翠虚吟中备举尽。
除却先天一点真,分别多端总非正。
大道易,不堪论,只将窍妙定乾坤。
奈缘失却中心路,傍指三千六百门。
有类息,有闭息,于中错指也无迹。
或炼三黄及四神,或炼五金并八石。
要半夏,要茯术,搜尽药中草与木。
几多因此促其生,人参常有杀人毒。
纯阳道,张尚书,服药失明神气枯。
不知还丹本无质,翻饵金石何太愚。
欲调息,坐观鼻,似春沼鱼百虫蛰。
其妙无穷在甚处,到老无成何所益。
捉一处,存金光,认是金丹也不妨。
自己故知行不得,但见此术教他始。
体天地,望日月,二气吸归元牝穴。
按摩伸屈恣吐吞,朝暮嘘呵复咽津。
以土圭,定时刻,将谓似是而非实。
会教自性有通时,且须观想以意识。
动尾闾,撼夹脊,吞他稠唾及精溺。
一生受用大阳丹,专采女人天癸吃。
炼秋石,聚小便,溺便多处是他缘。
便把此方为枕宝,若无财贿不相传。
入淫房,大懊恼,俟候精行专补脑。
如斯谬戾要长生,七祖九元难作保。
食秽恶,吸乳溲,试看两脸曾红否。
更将男女相会合,吞他精血作丹头。
惜性命,全元气,一吸玉户中精水。
老来毫末也无功,却怨寿光黄谷子。
顶门响,腹中鸣,此即龙吟虎啸声。
熊伸鸟引空劳力,龟缩鹤舒何足徵。
保命诀,用灵柯,阴阳二丹转太讹。
存缩吸抽闲五事,如今此术不胜多。
传达磨,说归空,观物知胎语不同。
生死定年次日月,临时更定五心中。
八段锦,十号颂,都在无名指上用。
蓦地浮云遮日月,大限到来宜稳重。
度天魔,阴魔绝,又号天关搬弄法。
甲子中宵见子时,运气七抽放在舌。
指天竺,胎息经,谓能处世与留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判惑歌》是元代诗人陈致虚创作的作品,其主题涉及道教修炼和哲学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判惑歌》的作者陈致虚,号上阳子,是一位道士。他闻道迟,在四十岁时在衡阳遇到他的师父。这首诗体现了陈致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对道教修炼的理解和实践。
  2. 诗的内容与主题:在这首诗中,陈致虚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深刻见解。他强调,虽然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但真正的修炼不在于外在的修行,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和认识。通过触摸鼻孔来感知到神仙的存在,这显示了作者对于道教修炼深层次的理解。
  3. 诗的艺术特色:陈致虚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自己故知行不得,但见此术教他始”,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道教修炼的看法,也反映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洞察力。

《判惑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哲学作品,它反映了陈致虚对于生命、修行和宇宙真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道教修炼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判惑歌》作为元代文学的一部代表作,不仅在艺术性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深度上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