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渡见孤舟,穿林望高阁。
雨馀泉脉动,日照岩光薄。
闭户茅屋深,汲水松花落。
回首白云间,两人相对酌。
题山水画
介绍
。
《题山水画》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青藤白雀真奇事,
不向人间觅姓名。
留得四荒八漠色,
何须三岛五湖名?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山水画,并通过题字表达了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见解。郑板桥以“青藤白雀”来比喻那些在民间流传的、未经刻意雕琢的艺术作品,暗示这些作品虽然没有被赋予正式的身份或名称,但其价值和意义却无法忽视。
诗中提到,“不向人间觅姓名”,意味着即使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些画作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拥有独特的存在感。这种观点与郑板桥提倡的“虽无名姓,自有风流”的艺术理念相契合。
最后两句,“留得四荒八漠色,何须三岛五湖名?”进一步强调了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画的题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待渡见孤舟”:在等待渡河时,我看到了一只孤独的小船。这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河边,等待着船只的情景。 2. “穿林望高阁”:穿过树林,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阁楼。这句描绘了诗人在林中行走,看到了远处的高阁。 3. “雨馀泉脉动”:雨后,泉水流动的声音更加清晰。这句描绘了雨水过后,泉水流动的声音更加明显。 4.
溪上长桥对水扉,野翁来往澹忘机。 白云隔断人间世,尘土何缘得上衣。 注释: 1. 溪上长桥对水扉:在溪上建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对着流水的木门。 2. 野翁来往澹忘机:一位乡村老者来来往往,仿佛忘记了世俗的纷争和欲望。 3. 白云隔断人间世:白色的云朵将人间的世界隔断。 4. 尘土何缘得上衣:为什么尘世中的人们能够得到如此纯净的衣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诗
题山水画 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的题咏。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画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句释义: 1. 蓬岛烟消翠光湿,巨鳌不动蛟龙蛰。 (蓬莱岛上烟雾散去,青翠的光芒湿润,巨大的鳌鱼静止不动,蛟龙隐藏起来) - 蓬岛: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山。 - 烟消翠光湿:烟雾消散后,青翠的光芒变得湿润。 - 巨鳌:神话中的大鳌鱼,象征着力量。 - 蛟龙蛰:指深藏在海底的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理解。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注意“先”后面是诗句,前面是译文。注意翻译的通顺性,不要出现错别字,如“蹇驴”应译为“老马”等,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 “迭嶂密云深树”,意思是层层叠嶂重重山峦,云雾缭绕树木葱茏。“迭嶂”,即“重嶂”,指山峰重叠排列。“迭”:重叠,重复;多。“嶂”,指山峰,特指连绵不断
【注释】 重:重复。 洒洒:形容竹子挺拔而长,这里指竹林。 隐君:即隐居的君子。 何如:怎样。 考槃(pán):《诗经》中一首表现隐者生活情趣的诗篇。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隐居期间,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之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重重石径云林”,描绘了一幅山间云雾缭绕、石径交错的自然景色。这里的“石径”指的是崎岖的山路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赏析,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数骑阴崖雪”是说山间有数骑马在山崖的雪地中行进;“孤帆碧屿风”是说船上有一片帆影在碧绿的小岛的微风中飘扬。这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所处环境之静。“行人万里意,远在杳茫中。”写行者的情志,写出诗人所处环境的空阔。“雁下雪湍急,乌啼霜树空。”写大雁飞下急流的雪水,乌鸦啼叫在空无一物的树上。“遥山青一点,疑是洞庭东”,写远处的山峰在苍茫之中
诗句原文: 旅游常见画,偏爱浙江山。 日上云霞动,天清紫翠闲。 秋林时自落,春雁不知还。 隐者茆庐好,何年此扣关。 注释: - 旅游常看山水画,特别喜欢浙江的山。 - 太阳升起时,云霞被染红,天空显得非常清澈。 - 秋天的时候树林中落叶纷纷落下,而春天来临时,大雁不知道该去向何处。 - 隐居的人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多么好,不知何时能再次来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游所见的山水画的诗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画,描绘了山冈盘绕、江水澄澈等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山冈盘盘多树林,江水湛湛愁人心。 - 释义:山冈起伏连绵,树木丛生;江水浩荡,令人心绪烦乱。 - 关键词:山冈(zhengan)、盘盘(panpan)、树林(shu)。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山冈和江水的景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安。 2.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翻译和赏析: 1. 绝壁芙蓉四面开,中天积翠郁崔嵬:在陡峭的绝壁上,芙蓉花四散开放,中间的天空里积满了翠绿的山色,显得高大而雄伟。 2. 苍烟尽卷秋光去,飞雨欲随云气来:远处的烟霭渐渐消散,秋天的气息也随之消失;天空中飘落的雨水仿佛想随着云气飘荡而来。 3. 丹井绿萝通石穴,紫霞碧树映琼台:红色的井口周围生长着绿色的藤蔓
【注释】 题山水画:题写在山水画上的诗句。 遥峰隐隐:远处的山峰模糊不清。 白云层:层层叠叠的白云。 乔木春阴:高大的树木,春天时树叶茂盛。 紫藤:一种植物,花紫色。 野客:隐士或闲散的人。 茅店:茅草盖顶的小旅店。 赤栏桥:红色栏杆的桥梁。 鱼罾(zēnɡ):捕鱼用的笼子。 【译文】 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层层叠叠的白云缭绕其间;高大的树木繁茂,春日里树叶葱茏一片。 我这位野客想要回家的时候
【注释】 1.题山水画:题:题咏、题跋。山水画,指画家李成所画的《寒溪独钓图》。 2.江上:指长江之水。 3.山根:指山峰的底部。 4.盘石:形容岩石圆而不平。 5.挟(xié)风湍(tuān):挟带风浪。湍,急流的水。 6.飞云:飘浮于天空中如烟的云彩。 7.只静看:只是静静地观看。 【赏析】 此诗是一幅画题,也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描写画中景象和画外情怀,以“江上”、“山根”、“长松”等词为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山水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题山水画 - 这一句是诗歌的标题,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山水画的描述。 2. 群峰矗青屏,邈在云雾中 - 描述了群山高耸入云,宛如青色屏风一般。它们位于浓厚的云雾之中,显得朦胧而遥远。 3. 逶迤临广川,杳矫凌高空 - 山脉延伸曲折,临近广阔的平原,其气势高远,仿佛要超越高空。 4. 太阳旭朝升,霞彩烂青红 - 太阳初升
题山水画 大山隆然如釜钟,小山崭然如剑锋。 阴崖直上见𤠔影,幽径独寻麋鹿踪。 野人似厌门前路,移家又入云深处。 云深更隔水千重,却望桃花满山树。 注释: 1. 大山隆然如釜钟:形容大山高大而雄伟,像釜钟一样高耸。 2. 小山崭然如剑锋:形容小山陡峭而尖锐,像剑锋一样锋利。 3. 阴崖直上见𤠔影:形容山谷中的崖壁直插云霄,可以看到阳光的投影。 4. 幽径独寻麋鹿踪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山水画》。以下是对每句诗的翻译: 小山削玉搏空青,大山错绣开帷屏。划然千文崖壁立,下有流水当高亭。 译文:小山如削玉一般挺立在空阔的天际,大山如同绣花一样错落有致地展开帷幕般的屏风。崖壁上突然出现了千种纹理,下面是流水潺潺,正当一座高高的亭子。 注释:小山和大山都是形容山峰高大挺拔,像玉石一样坚硬,像屏风一样华丽。“划然”形容崖壁上突然出现了千种纹理,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注释】 题山水画:题词在山水画上。 郭(ɡuō):指外城。 棹(zhào):船桨。 钟(zhōnɡ):寺庙中的报时钟。 赏析: 首二句是一幅写景诗,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山景色。三里、五里,形容距离城市近。千树万树松,形容树木之多,以突出“幽”字。 后两句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落日无人放棹,深山何处闻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希望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
【题解】此诗为题画之作。首二句写诗人站在江边,远眺海天相接之处,旭日初升的壮丽景色;后四句写近景:山峦叠嶂、岚光缭绕、霞光映照、翠竹掩映、帆影连天、高阁倚崖等。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谢安“终当尽此一生”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气象万千,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 【译文】 海天相接的地方飞出初升的太阳, 越过高空层层叠叠的山岭。 峰顶岚气飘浮像石笋, 霞光照耀下林涛一片金黄。 岛屿之上红涛汹涌,
【注释】 题山水画:题写于山水画上的诗句。 东风雨足春芳早,天鸡一声春已晓。 阳乌飞立扶桑颠,紫气虹光绕云表。 南山焕耸青巑岏,北山突兀苍龙盘。 飞泉出峡山欲动,眼前似觉天河翻。 松山桧柏连崖嶂,楼阁亭台迷远望。 行居坐作总优闲,断隔红尘几千丈。 松飘晴雪落鸥沙,想像吴兴学士家。 墨妙亭中调舞鹤,碧澜堂外泊浮槎。 抱琴有客穿花坞,吠犬鸣鸡日将午。 主人闻客未褰裳,童子迎宾倏开户。 白雪阳春曲暂停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岭岫嵚崎 - 形容山峰峻拔高耸。 路渺茫 - 山路遥远,难以看清。 摹写 - 模仿绘画。 云峰四起 - 云雾缭绕的山峰四处延伸。 竹树重阴 - 竹林和树木茂密遮阴。 夏凉 - 带来夏季的凉爽。 萧疏随意笔 - 笔法自由不拘泥。 流动赏心方 - 给人以愉悦的观赏体验。 岩洞神仙住 - 描绘岩洞中神仙居住的场景。 闲情问草堂 - 悠闲地询问草堂主人。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