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身初住铁桥东,回忆家山事事同。
就树选藤增健仆,入林逢药慰衰翁。
峰高岂碍当中日,谷静常来正面风。
谁信岭云犹可赠,不堪持赠但长空。
罗浮山三十咏
介绍
。
《罗浮山三十咏》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30个句子,每句七个字,共有三联,前两联各十五句,后一联十句。该诗以罗浮山为背景,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维崧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他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罗浮山三十咏》不仅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描绘罗浮山的各种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清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相关推荐
罗浮山三十咏 罗浮山的美景,吸引了我来到这里。在铁桥东面,我刚刚安家立业。回忆家乡,一切都如在眼前。 就树选藤增健仆,入林逢药慰衰翁。峰高岂碍当中日,谷静常来正面风。谁信岭云犹可赠,不堪持赠但长空。 注释: - 罗浮山的美景,吸引了我来到这里:描绘了诗人来到罗浮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 在铁桥东面,我刚刚安家立业:描述了诗人在罗浮山的新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
罗浮山三十咏 《罗浮山三十咏》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三首,每一首诗都以罗浮山的不同景致为题,描绘了罗浮山的山水之美和自然之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洞门不掩有云封,土面灰头学老农。” - 诗句解释:洞口没有遮挡,云雾缭绕,仿佛被云层包围。土壤的表面呈现出灰色,看起来像是一位老农。这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洞口的云雾和泥土与老农的形象结合起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安居原不涉思惟” - 关键词: 安居、思惟 - 注释: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不追求世俗纷扰的心态。"安居"指的是安顿下来,不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或权力;"思惟"则意味着思考。整体而言,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2. “莫道吾宗也大奇” - 关键词: 吾宗、大奇 - 注释: 这里的“吾宗”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家族或流派
以下是对《罗浮山三十咏》中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1:年来得力是忘机,物外孤心渐入微。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罗浮山的生活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心境也随之变得淡泊起来。"忘机"意味着放下世俗的执着和机巧,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物外孤心"则描绘了诗人超脱于物欲之外,保持了一种孤独而高洁的内心世界。 - 诗2:虫惜清声终夜语,鸟因昭质榜林飞。
【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省增城县西北,有七十二峰,景色优美。苏轼曾两次到访罗浮山。三十咏:指《罗浮山三十咏》,共三十首。 藜(lí):藜草,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 乱峰西:形容山峰杂乱无章,参差不齐。 皮里诗囊:比喻心中蕴藏丰富的诗歌。囊,盛放东西的口袋。 与眉齐:形容松树高耸入云。 香风过:形容山楂和木樨花香气扑鼻,仿佛风吹过一样。 【赏析】 此诗作于苏轼第二次游历罗浮山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它描述了作者在罗浮山三十咏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六时禅诵又斜曛,童子烧香礼愿文。 注释:六时禅诵指的是佛教的早晚课诵,又斜曛表示天色已晚,童子烧香礼愿文则是说孩子们在黄昏时分虔诚地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向晚也须迟掩户,前峰犹有未归云。 注释:向晚也意味着傍晚,迟掩户则是说天快黑了,需要关门了。前峰犹有未归云则是指山上还有未散的云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赏析,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清晨客至暮方还”,清晨客人到来,到傍晚才回家,说明主人待客很热情;“问我何心住此间”是说问为什么住在此地?“我”回答“无他心”,即无心居住在这里;“在世但知聊寄迹”意思是:世上只知道我只是一个过客;“旁人都说是居山”意思是说旁人都认为我在山里隐居生活;“近嫌路有樵人识
罗浮山三十咏 云头雨足楚姓腰,特地奇峰出汉霄。 微路暗通行石腠,把茅牢结凭松寮。 灶边泉号孤僧井,屋角田供一岁瓢。 个是老夫归宿处,时人惊弃幸相招。 注释: 1. 罗浮山三十咏:罗浮山有很多诗篇被赞美。这里列举其中的三十首。 2. 云头雨足楚姓腰:形容罗浮山的山峰像云一样高耸,像雨后的道路一样清晰。楚姓腰,指楚地的山腰,也指罗浮山。 3. 特地奇峰出汉霄:这里的“特地”强调了山峰的独特之处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罗浮山的景色和现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终朝役役叹吾曹,络马穿牛共一牢。 终日劳碌叹息我等,络马穿牛共同劳作一牢。 注释:终朝——整日;役役——劳累;吾曹——我们;络马穿牛——形容劳碌的样子;共一牢——一起劳动。 赏析:首句以感叹语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忙碌生活的感慨。第二句进一步描述了这种繁忙景象,用“络马穿牛”来形容人们忙碌的场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罗浮山三十咏》中的第3首。下面逐句解读: 第一句 释义: 一天能闲,就足够度过;在山中度过悠闲的时光,并不需要太多的活动。 注释: “一日能闲”,说明生活简朴,没有过多的杂事;“山中幽事岂须多”,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世事的超然态度。 第二句 释义: 风前众窍呈庄籁,月下群猴学楚歌。 注释: “风前众窍呈庄籁”,形容山中风声清幽,如同自然之声。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在必要时添加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第一句:罗浮山三十咏 - 注释: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是著名的风景区,以山水之美著称。“三十咏”可能是指作者在罗浮山游览时所作或所感的三十九首诗。 - 赏析:这一句可能是对诗人在罗浮山之行的一个概括,表达了他在游览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愉悦之情。 ```plaintext
诗句:昨夜灯前细雨声,晓来林鸟报新晴。 译文:昨晚在灯前听到细雨的声音,早上听见树林的鸟儿报告新晴天。 注释:灯前细雨声,形容雨点细微且连续不断,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晓来林鸟报新晴,描绘了清晨时分,鸟儿在树林中欢唱,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声音、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而“晓来林鸟报新晴”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罗浮山三十咏 飞云天半碧层层,万仞孤峰不易登。 行遇断崖看撒手,去当无路莫牵藤。 一茎细草皆成药,方寸闲田可住僧。 多少懦顽难到处,程途终日问南能。 注释: - 飞云天半碧层层:形容云层在天空中翻涌,颜色像绿色的波浪,层层叠叠。 - 万仞孤峰不易登:形容山峰高大险峻,难以攀登。 - 行遇断崖看撒手:形容在行走过程中,遇到了陡峭的断崖,只能放手让身体自由坠落。 - 去当无路莫牵藤:意思是说
罗浮山三十咏 经旬铜片一开奁,静处窥形敢自嫌。 任运去留今面目,因人颦笑旧须髯。 山风浩浩云归岫,天宇澄澄月到帘。 独往独来还独语,我生何幸老穷檐。 注释: - 经旬:经过十几天。 - 铜片:铜镜。 - 窥形:观察自己的容貌。 - 敢自嫌:不敢嫌弃自己。 - 任运:顺其自然。 - 去留:指人的迁移和停留。 - 须髯:胡须。 - 山风浩浩:山风浩大。 - 云归岫:云彩回到深山。 - 天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