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说艰难,江西十八滩。
乱流森铁石,急濑泻琼珊。
浪搏心同碎,风低意颇安。
觉来人世险,不在此中看。
十八滩杂咏
介绍
。
《十八滩杂咏》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六句,每联的上、下两句之间都形成对仗关系。
- 首联:“十八滩头秋水长,一叶扁舟过此间。”
- 中间两联:
- 第二联:“风生浪起惊涛急,月落潮平夜色寒。”(风吹波涌的巨澜汹涌澎湃,月亮落下时江面平静无边)
- 第三联:“山高水长云影里,日暮苍茫鸟道间。”(高山耸立在水中,白云飘荡在天际之间。傍晚时分,苍茫大地,鸟儿飞过幽深的山路)
- 第二联:“风生浪起惊涛急,月落潮平夜色寒。”(风吹波涌的巨澜汹涌澎湃,月亮落下时江面平静无边)
- 尾联:“人生如梦何须问?且把清樽共醉看。”
- 全诗以十八滩为
相关推荐
【注释】 行路说艰难,江西十八滩。 行路:指行走的路程。艰难:形容路途困难。十八滩:指江西省的赣江十八个险要的渡口。 乱流森铁石,急濑泻琼珊。 乱流:湍急的水流。森铁石:形容水流像坚硬的石头一样。急濑:急流的溪河。琼珊:美玉。 浪搏心同碎,风低意颇安。 浪搏心同碎:浪头冲击着船身,使人的心也仿佛被击碎了一般。风低意颇安:虽然风很大,但是心情很平静,没有受到惊吓。 觉来人世险,不在此中看。 觉来
【注释】 1. 十八滩杂咏:指《十八滩杂咏》。十八滩在今江西赣江中游,水深流急,舟行困难。 2. 若驰:好像在奔驰(形容船速很快)。 3. 石罅:岩石间的缝隙。高:险峻。 4. 犀角倒囷(qūn)出:犀牛的角弯曲而突出,比喻水流湍急曲折的样子。囷,同“囷”,曲岸。 5. 龙牙断阵欹(qī):像龙牙似的山崖被水流冲刷得倾斜。 6. 仙宫洵有美:真有仙人居住的美地。 7. 水府旧多奇:神话传说中
【注释】 (1)十八滩:即沱江十八滩。 呼沱冰始合:沱水在冬季结冰,冰封后水流变得缓慢。 (2)铁马:代指战马。 (3)乱中流:指战乱时期,战马在湍急的水流中行进。 (4)剑盾参差渡:指在战斗中,士兵使用武器和盾牌交替进行渡水攻击。 (5)旌旗次第游:指军队在行进中,依次展开旗帜。 (6)六龙驾:传说中用六条龙拉车的神兽,这里比喻强大的军队。 (7)仪刑五凤楼:指以五凤楼为榜样,进行礼仪训练。
【注释】 东海分龙种,来游第几遭。 戈旗三百里,鳞甲一秋毫。 日短川原寂,天寒水石高。 白鸥如有约,雪羽振清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海边观潮时对海的感慨。诗以“十八滩”起兴,点题;接着描写海潮的壮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最后以白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全诗意境宏大,感情激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山驿:在山中的驿站。 攸镇:地名,即今天的攸县。 四围:四周。 一源春:指一条小溪。 打鼓迎官舫:打鼓迎接官船的到来。 鸣锣候吏人:敲锣等待官吏到来。 献瓜清濑侧:在清澈的溪流旁献上瓜果供人享用。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十八滩自然风光和当地风俗人情的描绘。 首联“山驿开攸镇,水程说俗淳”,写山中驿道通向攸镇,沿途景色优美。诗人通过“山驿”、“水程”等词语,将山水间的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句注释】 清宵:深夜。暖更:夜深时分。晴:晴朗。初月:农历月初时的月亮。瞰:俯瞰。羡:羡慕,喜爱。灯花:指蜡烛燃至将灭时,蜡泪滴落形成的花纹,象征喜庆。独将:独自地。杯酒倾:举杯畅饮。木鱼:寺庙中敲打以报时的钟鼓。分:计时。夜漏:指计时用的沙漏。铁马:指战骑。秋声:指秋风的声音。醒眼三更促:天明时才睡下的人,在三更天就醒了。宾鸿:指信鸽。阵阵:成群结队,接连不断的样子。 【译文】 深夜的夜晚
《十八滩杂咏》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十八滩中所见所感,以及夜晚宁静的场景。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涉川偏涉澜,尽日未开颜 - 涉川:指过河。偏涉澜:偏巧遇到波浪。 - 未开颜:没有露出笑容。 晚泊喜安稳 - 晚泊:在晚上靠岸停船。 - 喜安稳:喜欢安静和稳定的情况。 樵歌听往还 - 樵歌:指砍柴人唱的歌谣。 - 往还:来回走动。 清秋喧蟋蟀,新月照关山 -
皂口催晨发,残星落五更。 山花秋故好,水色冷弥清。 重雾迷前渚,高滩失去程。 南风如有意,早得报开晴。 注释: - 皂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是长江中游的一处重要渡口。 - 残星:指天将要亮时,还未完全消失的星星。 - 山花:山中的花朵。 - 水色:指江水的颜色,清澈透明。 - 重雾:浓密的雾气。 - 前渚:江边的沙洲。 - 高滩:高高的江滩。 - 南风:暖和的南风。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半岁经过地,劬劳念每深。”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短短几个月间经历重重困难和艰辛,因此对家人的思念越发深厚。关键词“劬劳”指的是辛勤工作或过度劳累,而“念每深”说明这种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强烈。 2. “秋华承露重,古木幸风沉。” - 这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树木因秋风而沉重、仿佛承受着露水的意象。关键词“承露重”形象地说明了秋天露水的重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字数要求。本题的关键词是“云程新雨露”“风物旧天南”,翻译为:“我正踏着春日的行程,来到这云程新雨露之地”;“一岁秋初冷”翻译为:一年间秋天开始时仍很寒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廿载重来地,依希记绿林。 - "廿载" 表示二十年的光阴,"重来地" 暗示着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怀念。"依希" 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或物,"记绿林" 意味着过去曾有绿意盎然的景象或与绿林相关的记忆。 2. 牧童吹笛慢,山女汲泉深。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牧童吹笛声悠扬,山女在井边汲水。"慢" 表现了牧童吹奏时的节奏感,"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十八滩杂咏》。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乘风终日下,奇眺眼全花。” - 关键词:乘风、终日、奇眺眼全花。 - 译文:我乘着船在江上行驶一整天,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二句:“截岸分山骨,中流合石牙。” - 关键词:截岸、分山骨、中流、合石牙。 - 译文:江水在岸边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水流在中间汇合了石头,形成了奇特的形状。 第三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当年湛夫子,泽畔寄孤吟。 - 注释: 湛夫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屈原。泽畔指水边的沙滩。寄孤吟表示在这里独自吟唱,抒发自己的哀愁。 - 译文: 当年屈原在泽畔(即今日的十八滩)独自吟诵诗歌,表达内心的悲伤。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屈原在特定环境下的创作场景,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高洁的情操。 2. 棫朴千年意,图书万古心。 - 注释: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新诗三十六,旧恨百千重。 - "新诗"指的是作者自己写的诗歌,而"三十六"可能是指诗歌的篇幅或数量。"旧恨"则是作者心中积累的旧怨和不愉快的经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诗歌时的情感投入及其所带来的情感负担。 2. 七弟春游地,孤村夕照中。 - "七弟"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堂弟或其他亲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