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 第十六回 ·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却说杨大将献计欲攻刘备。袁术曰:“计将安出?”大将曰:“刘备军屯小沛,虽然易取,奈吕布虎踞徐州,前次许他金帛粮马,至今未与,恐其助备;今当令人送与粮食,以结其心,使其按兵不动,则刘备可擒。先擒刘备,后图吕布,徐州可得也。”术喜,便具粟二十万斛,令韩胤赍密书往见吕布。吕布甚喜,重待韩胤。胤回告袁术,术遂遣纪灵为大将,雷薄、陈兰为副将,统兵数万,进攻小沛。玄德闻知此信,聚众商议。张飞要出战。孙乾曰:“今小沛粮寡兵微,如何抵敌?可修书告急于吕布。”张飞曰:“那厮如何肯来!”玄德曰:“乾之言善。”遂修书与吕布。书略曰:“伏自将军垂念,令备于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今袁术欲报私仇,遣纪灵领兵到县,亡在旦夕,非将军莫能救。望驱一旅之师,以救倒悬之急,不胜幸甚!”吕布看了书,与陈宫计议曰:“前者袁术送粮致书,盖欲使我不救玄德也。今玄德又来求救。吾想玄德屯军小沛,未必遂能为我害;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遂点兵起程。
却说纪灵起兵长驱大进,已到沛县东南,扎下营寨。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玄德县中,止有五千余人,也只得勉强出县,布阵安营。忽报吕布引兵离县一里、西南上扎下营寨。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玄德闻布相请,即便欲往。关、张曰:“兄长不可去。吕布必有异心。”玄德曰:“我待彼不薄,彼必不害我。”遂上马而行。关、张随往,到吕布寨中,入见。布曰:“吾今特解公之危。异日得志,不可相忘!”玄德称谢。布请玄德坐。关、张按剑立于背后。人报纪灵到,玄德大惊,欲避之。布曰:“吾特请你二人来会议,勿得生疑。”玄德未知其意,心下不安。
纪灵下马入寨,却见玄德在帐上坐,大惊,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吕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灵曰:“将军欲杀纪灵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国演义 · 第十六回 ·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这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在这部巨著中,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军事战略和英雄人物的风采,还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善恶与复杂。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高度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小说。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铺陈,生动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其中,“吕奉先射戟辕门”这一情节,不仅是小说中的经典桥段,也是整个三国故事中的一个高潮部分。在这一章中,通过吕布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他作为三国时期杰出武将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其内心矛盾和复杂的人性。

从文化角度分析,“三国演义”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外,“三国演义”中蕴含的忠义、智谋、勇气等价值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现代视角出发,《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例如,小说中对战争的描述虽然带有夸张的色彩,但却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恐惧。同时,通过对不同政治集团和个人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权力面前的抉择和挣扎,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史小说,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深入阅读《三国演义》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