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 第九十八回 ·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却说司马懿奏曰:“臣尝奏陛下,言孔明必出陈仓,故以郝昭守之,今果然矣。彼若从陈仓入寇,运粮甚便。今幸有郝昭、王双守把,不敢从此路运粮。其余小道,搬运艰难。臣算蜀兵行粮止有一月,利在急战。我军只宜久守。陛下可降诏,令曹真坚守诸路关隘,不要出战。不须一月,蜀兵自走。那时乘虚而击之,诸葛亮可擒也。”睿欣然曰:“卿既有先见之明,何不自引一军以袭之?”懿曰:“臣非惜身重命,实欲存下此兵,以防东吴陆逊耳。孙权不久必将僭号称尊;如称尊号,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正言间,忽近臣奏曰:“曹都督奏报军情。”懿曰:“陛下可即令人告戒曹真:凡追赶蜀兵,必须观其虚实,不可深入重地,以中诸葛亮之计。”睿即时下诏,遣太常卿韩暨持节告戒曹真:“切不可战,务在谨守;只待蜀兵退去,方才击之。”司马懿送韩暨于城外,嘱之曰:“吾以此功让与子丹;公见子丹,休言是吾所陈之意,只道天子降诏,教保守为上。追赶之人,大要仔细,勿遣性急气躁者追之。”暨辞去。
却说曹真正升帐议事,忽报天子遣太常卿韩暨持节至。真出寨接入,受诏已毕,退与郭淮、孙礼计议。淮笑曰:“此乃司马仲达之见也。”真曰:“此见若何?”淮曰:“此言深识诸葛亮用兵之法。久后能御蜀兵者,必仲达也。”真曰:“倘蜀兵不退,又将如何?”淮曰:“可密令人去教王双,引兵于小路巡哨,彼自不敢运粮。待其粮尽兵退,乘势追击,可获全胜。”孙礼曰:“某去祁山虚妆做运粮兵,车上尽装干柴茅草,以硫黄焰硝灌之,却教人虚报陇西运粮到。若蜀人无粮,必然来抢。待人其中,放火烧车,外以伏兵应之,可胜矣。”真喜曰:“此计大妙!”即令孙礼引兵依计而行。又遣人教王双引兵于小路上巡哨,郭淮引兵提调箕谷、街亭,令诸路军马守把险要。真又令张辽子张虎为先锋,乐进子乐綝为副先锋,同守头营,不许出战。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每日今人挑战,魏兵坚守不出。孔明唤姜维等商议曰:“魏兵坚守不出,是料吾军中无粮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国演义》的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是描述三国时期蜀汉与魏军之间一场激烈冲突的章节。在这一章节中,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利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击败了魏军将领王双的故事,并进一步攻占了陈仓城。

在这场战役之前,司马懿已经通过情报得知诸葛亮必从陈仓出兵的消息,因此他部署了郝昭在此地驻守防御。诸葛亮也深知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于是采取了谨慎的策略。他派遣自己的副将魏延,利用密计诱使王双起兵攻击他的营地。王双果然上当,率领三十骑突袭魏延的营帐,魏延随即放火焚烧其营寨,待王双返回时突然出击,将其斩杀。

此事件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他对战争策略的深思熟虑。诸葛亮之所以选择王双作为主攻目标,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旨在削弱魏军的防守力量。同时,魏延的行动更是体现了他的勇猛和智谋,他的计策不仅成功刺杀了敌方将领,也为蜀汉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这场战役也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胜利。通过这次胜利,诸葛亮不仅巩固了他在蜀汉的政治地位,也为后来的北伐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也为三国时期的军事史增添了精彩的一笔,使得《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也是一场心理战和政治策略的较量。它不仅反映了三国时代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也展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这一章节不仅为《三国演义》增添光彩,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