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真正升帐议事,忽报天子遣太常卿韩暨持节至。真出寨接入,受诏已毕,退与郭淮、孙礼计议。淮笑曰:“此乃司马仲达之见也。”真曰:“此见若何?”淮曰:“此言深识诸葛亮用兵之法。久后能御蜀兵者,必仲达也。”真曰:“倘蜀兵不退,又将如何?”淮曰:“可密令人去教王双,引兵于小路巡哨,彼自不敢运粮。待其粮尽兵退,乘势追击,可获全胜。”孙礼曰:“某去祁山虚妆做运粮兵,车上尽装干柴茅草,以硫黄焰硝灌之,却教人虚报陇西运粮到。若蜀人无粮,必然来抢。待人其中,放火烧车,外以伏兵应之,可胜矣。”真喜曰:“此计大妙!”即令孙礼引兵依计而行。又遣人教王双引兵于小路上巡哨,郭淮引兵提调箕谷、街亭,令诸路军马守把险要。真又令张辽子张虎为先锋,乐进子乐綝为副先锋,同守头营,不许出战。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每日今人挑战,魏兵坚守不出。孔明唤姜维等商议曰:“魏兵坚守不出,是料吾军中无粮也。今陈仓转运不通,其余小路盘涉艰难,吾算随军粮草,不敷一月用度,如之奈何?”正踌躇间,忽报:“陇西魏军运粮数千车于祁山之西,运粮官乃孙礼也。”孔明曰:“其人如何?”有魏人告曰:“此人曾随魏主出猎于大石山,忽惊起一猛虎,直奔御前,孙礼下马拔剑斩之。从此封为上将军。乃曹真心腹人也。”孔明笑曰:“此是魏将料吾乏粮,故用此计:车上装载者,必是茅草引火之物。吾平生专用火攻,彼乃欲以此计诱我耶?彼若知吾军去劫粮车,必来劫吾寨矣。可将计就计而行。”遂唤马岱分付曰:“汝引三千军径到魏兵屯粮之所,不可入营,但于上风头放火。若烧着车仗,魏兵必来围吾寨。”又差马忠、张嶷各引五千兵在外围住,内外夹攻。三人受计去了。又唤关兴、张苞分付曰:“魏兵头营接连四通之路。今晚若西山火起,魏兵必来劫吾营。汝二人却伏于魏寨左右,只等他兵出寨,汝二人便可劫之。”又唤吴班、吴懿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一军伏于营外。如魏兵到,可截其归路。”孔明分拨已毕,自在祁山上凭高而坐。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曹真的帐中,天子派使者韩暨持节来。
  • 韩暨:汉朝的太常卿。
  • 持节:一种古代的使节身份证明,代表皇帝的命令和权力。
  1. 郭淮嘲笑道:“这是司马仲达的计策。”
  • 司马仲达: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诸葛亮的同僚。
  • 此见若何?:询问郭淮对这一计策的看法。
  1. 如果蜀军不退兵,你打算怎么做?
  • 可密令人去教王双:暗中派人告知王双,让他在小路巡哨,防止蜀军运粮。
  • 运粮到:指蜀军向祁山运送粮食。
  1. 孙礼建议假装运送干柴草,并在车上灌硫黄焰硝。
  • 硫黄焰硝:中国古代的一种燃烧剂,用于增加火势。
  1. 张辽和乐进被命令不得轻易出战。
  • 头营:这里指最前沿的阵地。
  • 守把险要:看守并保护重要的地理位置。
  1. 孔明决定使用火攻策略,准备烧毁魏军的粮车。
  • 火攻:利用火的力量攻击敌军。
  • 彼料吾乏粮,故用此计:表示对方推测出自己缺乏足够的粮草,因此设计了这个计谋。
  1. 孔明将计就计,让马岱引兵去劫魏军屯粮之所。
  • 马岱:此处是孔明安排的一个角色,负责具体执行计划。
  • 引三千军径到魏兵屯粮之所:率领三千人的军队直接前往魏军的粮仓所在地。
  • 火烧着车仗:如果车辆和物资被烧毁,则意味着魏军会来围攻自己的营地。
  1. 孔明又命令马忠、张嶷各带领五千兵在外围围住魏军。
  • 马忠、张嶷:两位将领各自带领五千士兵,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包围。
  • 内外夹攻:指两路军队互相配合,形成包围态势。
  1. 孔明分派关兴和张苞在晚上西山起火时,埋伏在魏寨左右进行突袭。
  • 西山:指的是祁山附近的西山。
  • 埋伏:隐藏起来等待时机发动攻击的行动。
  1. 最后,孔明还安排了吴班和吴懿在军营外进行伏击。
  • 两位将领各自带领一支队伍,在军营外设下埋伏,等待魏军的经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一场智谋较量,通过精妙的布局和战略部署,展现了双方的智慧和谋略。诗中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孔明的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也展示了司马懿的谨慎和机智。这种策略性的对话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