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太康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康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泛兴刀枪。

    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

    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修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 诗篇解析
  1. 诗句:“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提剑:拿起剑。咸阳:秦朝都城。扶桑:传说中的神木名,这里代指太阳。)
  2. 译文:汉高祖刘邦挥舞着剑进入咸阳,炽热的红色光芒照亮了天空。
  3. 关键词注释:咸阳,古都名,秦朝都城;炎炎,形容火势旺盛;红日,太阳;升扶桑,神话传说中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4. 赏析:此句描绘了汉高祖刘邦统一六国后,以咸阳为起点,挥剑指向远方的景象,象征着力量和权威。同时,“炎炎”一词用来形容太阳的光芒,寓意汉朝的光辉照耀四方。
  • 诗句释义
  1.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尊称。龙兴:帝王兴起之意。金乌:太阳的别称。)
  2.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咸池:神话传说中的日宫,这里借指太阳。)
  3.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何进:东汉末年宦官。中贵:宦官。凉州:董卓曾为凉州刺史。)
  4.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王允:东汉末年宦官。李傕、郭汜:均为董卓的部将。)
  5.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孙坚、孙策: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袁绍、袁术:东汉末年的军阀。)
  6. 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刘焉、刘表:三国时期蜀汉的奠基人。巴蜀、荆襄:地名,指当时的四川和湖北一带。)
  7. 张修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张修、张鲁:张鲁的部下。马腾、韩遂:马超的父亲,当时分别占据西凉地区。)
  8. 魏武将无威德,蜀汉主不忠君。(魏武将:指曹操。蜀汉主:指刘备。)
  9. 司马氏自相残杀,曹爽受刑复临晋。(司马氏:司马懿及其后代。曹爽:司马懿的族弟。临晋:魏国的一个县。)
  • 诗句翻译与分析
  1.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汉高祖刘邦挥剑进入咸阳,炽热的红色光芒照亮了天空。这里的“炎炎”形容火光燃烧得旺盛,“红日”则指的是太阳,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起点,展现出的强大气势和辉煌成就。)
  2.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兴起如同龙一般壮观,他的出现使得国家重新统一,太阳在天空中央高挂,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里的“金乌”是太阳的别称,通过太阳的位置变化,寓意着国家的兴旺和强大。)
  3.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东汉末年皇帝献帝在海宇(大海)中继承皇位,太阳最后落在了咸池旁)(这里的“咸池”是太阳的象征,太阳西坠意味着光明即将消失,而献帝的继位则预示着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混乱。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4.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东汉末年宦官何进没有深思熟虑就引发内乱,董卓被安置在朝廷上掌权)(这里的“中贵”指的是宦官,他们因权力欲望而引发的内斗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董卓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奸雄,他的权力地位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东汉末年宦官政治和董卓专权的黑暗一面。)
  5.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王允和李傕、郭汜等人策划了一场针对董卓余党的阴谋,并取得了成功)(这里的“逆党”指的是董卓的残余势力,而王允等人的行动则体现了他们对权力的追求和斗争的决心。而李傕、郭汜则是董卓的旧部,他们因权力之争而发动了叛乱,最终导致了洛阳的战乱。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东汉末年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6.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孙坚和孙策在江东建立基业,袁绍和袁术则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里的“江左”是指江东地区,孙坚和孙策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势力。而袁绍和袁术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之一,他们的势力范围广泛,并在黄河以北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心。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东汉末年各地诸侯割据的局面和各自的野心。)
  7. 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刘焉和刘表父子在巴蜀地区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刘表则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这里的“巴蜀”是指今天的四川一带,刘焉父子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而刘表则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在荆州(今湖北一带)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地域特色和各自的力量对比。)
  8. 张修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张修和张鲁在南郑建立了强大的势力,马腾和韩遂则在这里坚守着自己的领土)(这里的“南郑”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张修和张鲁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而马腾和韩遂则分别是马超的父亲和另一位军阀,他们在西凉地区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三国时期不同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和争夺土地的情况。)
  9. 魏武将无威德,蜀汉主不忠君。(魏武侯没有威德,蜀汉君主不忠于自己的国家)(这里的“魏武侯”指的是曹操,他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威严和德行来治理国家,而蜀汉君主则没有尽到忠诚于自己国家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风气和个人品德的评价和批评。)

通过这首诗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关系,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这些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三国历史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