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
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
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
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
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诗: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译文:
绛红色的官帽里鸡人正在报晓,穿着翠绿色云状的裘皮衣服。
皇宫的大门在九天之上敞开,各国的大臣们穿着礼服跪拜在皇帝的周围。
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光芒已经触及了仙人的手掌,香烟缭绕仿佛要靠近皇帝的龙袍。
早朝结束后必须起草各种诏书,然后带着这些诏书回到凤池宫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宋仁宗天子时期的政治场景。诗中的“绛帻鸡人报晓筹”形象地描绘了宫廷中紧张而有序的早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秩序和规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展现了皇权至高无上,以及天下诸侯朝拜天子的景象,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则通过描绘天宫与人间的互动,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天意与人间的密切联系。“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则表达了皇帝处理完公务后返回宫中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最后一句“佩声归到凤池头”寓意着官员们完成公务后的归宿和荣耀。
整首诗以宫廷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画面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传达了一种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通过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