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太尉次日见上皇于偏殿驾坐,再以宋江忠义为神,显灵士庶之事,奏闻天子。上皇准宣宋江亲弟宋清,承袭宋江名爵。不期宋清已感风疾在身,不能为官。上表辞谢,只愿郓城为农。上皇怜其孝道,赐钱十万贯,田三千亩,以赡其家。待有子嗣,朝廷录用。后来宋清生一子宋安平,应过科举,官至秘书学士。这是后话。

再说上皇具宿太尉所奏,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济州奉敕,于梁山泊起造庙宇。但见:

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画栋雕梁,朱檐碧瓦。绿栏干低应轩窗,绣帘幕高悬宝槛。五间大殿,中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采画出朝入相。绿槐影里,灵星门高接青云;翠柳阴中,靖忠庙直侵霄汉。黄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两廊之内,列朱武为头七十二座地煞将军。门前侍从狰狞,部下神兵勇猛。纸炉巧匠砌楼台,四季焚烧楮帛;桅竿高竖挂长幡,二社乡人祭赛。庶民恭敬正神祇,祀典朝参忠烈帝。万年香火享无穷,千载功勋标史记。

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在《水浒传》的浩瀚篇章中,这一章回不仅展现了宋江的英雄气概与神化过程,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忠义与权谋的复杂交织。本章节以徽宗皇帝梦游梁山泊为中心,描绘了宋江被神化的全过程,展示了一种超自然的信仰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通过对这一情节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及人们的精神世界。

这一章回的开篇即通过宿太尉的奏报,揭示了宋江成为神明的起始。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与传说融合的创新手法,也突出了宋江形象的神圣性。随后,上皇批准宋清继承宋江的名爵,显示了朝廷对于忠诚与孝道的认可,同时也为后续的庙宇建立和神像塑制埋下伏笔。

文中详细描绘了梁山泊庙宇的建筑细节,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等描写,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宏伟壮观,还透露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息。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现,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庙宇的建立,象征着对神明的敬畏以及对权力结构的维护。

在这一部分中,戴宗的梦境以及他后来的行动是故事的关键转折点。梦中崔府君的召唤使得戴宗产生了向神灵靠拢的想法,最终他放弃了官职,选择在泰安州岳庙里过起了隐居生活。戴宗的行为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一种信任和依赖。

文章的最后部分,则是通过宋安平继承宋江遗志,以及宋清在庙宇中的虔诚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宋江神化的社会地位。这些描述不仅仅展示了个人对于神明的追随,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对于道德楷模和忠义之士的一种集体崇拜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这一章回通过对宋江及其后代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信仰和对英雄的膜拜。它不仅仅是一段关于神化英雄的故事,更是一幅展现古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精神追求的画卷。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部经典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