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巴山建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

    已拼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却说晋兵克了牛渚,深入吴境。王浚遣人驰报捷音。晋主炎闻知大喜,贾充奏曰:「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张华曰:「今大兵已入其巢,吴人胆落,不出一月,孙皓必擒矣。若轻召还,前功尽废,诚可惜也。」晋主未及应,贾充叱华曰:「汝不省天时地利,欲妄邀功勋,困弊士卒,虽斩汝不足以谢天下!」炎曰:「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忽报杜预驰表到。晋主视表,亦言宜急进兵之意。晋主遂不复疑,竟下征进之命。

王浚等奉了晋主之命,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人望旗而降。吴主皓闻之,大惊失色。诸臣告曰:「北兵日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将如之何?」皓曰:「何故不战?」众对曰:「今日之祸,皆岑昏之罪,请陛下诛之。臣等出城决一死战。」皓曰:「量一中贵,何能误国?」众大叫曰:「陛下岂不见蜀之黄皓乎?」遂不待吴主之命,一齐拥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陶浚奏曰:「臣领战船皆小,愿得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自足破之。」皓从其言,遂拨御林诸军与陶浚上流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兵下江迎敌。二人部兵正行,不想西北风大起,吴兵旗帜,皆不能立,尽倒竖于舟中;兵卒不肯下船,四散奔走,只有张象数十军待敌。

### 三国演义 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 诗句    
杜预巴山建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    
已拼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 译文    
杜预在巴山建立了大旗,江东的张悌忠于国家至死不渝。    
他已经竭尽全力,但南方的江山已尽失,不忍心苟且偷生辜负了国家的知遇之恩。    
#### 关键词注释    
- **杜预**: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善于用兵著称。    
- **巴山**:指今天的四川一带,当时是蜀汉的一部分。    
- **江东**:指长江下游地区,这里指的是吴国(东吴)。    
- **张悌**:名字不详,可能是江东的忠诚士兵或将领。    
- **死忠时**:忠于国家直到生命的结束,形容其忠诚不二的态度。    
- **王气南中尽**:南中,泛指南方地区。王气,指帝王之气,这里比喻南方的江山。    
- **不忍偷生**:不忍心苟且偷生,表示不愿意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    
- **负所知**:负,辜负;所知,知遇之恩,指受到国家的重用和信任。    
    
#### 赏析    
本回通过描述杜预在巴山建立大旗的情境,以及张悌忠于国家至死不渝的精神,展现了古代将士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牺牲精神。通过杜预的事迹,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英雄主义在国家危难面前的局限性。同时,张悌的故事也反映了忠诚与报国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国家危机时,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精神。整体上,这则故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人们在国家需要时勇于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