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里门留别

年年高卧拟柴桑,何事骊歌动别觞。
鸡肋浮名劳去就,鹿冠微愿惜行藏。
征鞯渐欲登山路,回首何能忘草堂。
作客更从今日始,二陵秋色正苍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发里门留别》是一首表达作者离别情感的诗歌,作者是清代王孙蔚(字蔚),创作于18世纪。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王孙蔚,清代文学家,生平事迹不详,但以擅长诗词著称。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
    年年高卧拟柴桑,何事骊歌动别觞。
    鸡肋浮名劳去就,鹿冠微愿惜行藏。
    征鞯渐欲登山路,回首何能忘草堂。
    作客更从今日始,二陵秋色正苍茫。

  3. 诗歌解析

  • 岁月蹉跎与人生抉择:首联“年年高卧拟柴桑,何事骊歌动别觞”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他虽年年隐居生活,却总被离别的歌声所触动。
  • 功名利禄与个人志向:颔联“鸡肋浮名劳去就,鹿冠微愿惜行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个人志向的追求。诗人认为名利如浮云,不应过于执着,只求保持本心即可。
  • 离别之情与乡愁:颈联“征鞯渐欲登山路,回首何能忘草堂”透露出诗人在即将远行的途中,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渴望能够再次踏上故土,但现实的无奈使他只能在心中回望。
  • 漂泊生涯与未来展望:尾联“作客更从今日始,二陵秋色正苍茫”描绘了诗人从今往后将开始漂泊的生活,而秋天的山野美景也成为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未来的期许。
  1. 诗歌主题:《初发里门留别》通过描述离别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人情感的复杂。诗中既有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离别的描写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引人深思。

  2.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整个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 语言简练:整首诗歌用词精准,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 情感真挚:诗人真挚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1. 历史背景:作为清代的一首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初发里门留别》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歌作品,也是清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深邃的主题、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