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夏月苦雨

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酉夏月苦雨》是清代诗人王苏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王苏,号陶庵,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卒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王苏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在后世引起了广泛研究,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2. 作品原文:《辛酉夏月苦雨·其一》是王苏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文如下: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诗中表达了作者在夏月苦雨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莲华寺外起风漪”,描绘了一幅莲华寺外的宁静景象,随后通过“腹疾愁霖促鬓丝”表达了因疾病而感到的不适和对连绵细雨的抱怨。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内心感受,“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等,都透露出作者在这种恶劣天气中的孤寂与无奈。最后两句“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以景结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衬托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王苏作为诗人的才情和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体验。

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辛酉夏月苦雨》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入理解清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