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辛酉夏月苦雨

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注释】

辛酉:即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莲华寺:在杭州西湖。

风漪:湖面上的波纹。

腹疾:指腹泻。

促鬓丝:形容病重。

卧佛:指佛像。

人分榻:同榻共卧。

湿云:比喻诗人自己。

平芜:平坦的草地。

上屋:登上屋顶。

开帘:拉开窗帘。

饥雀:饥饿的麻雀。

话雨:听雨声。

危坐:端坐在椅子上。

药炉火:指熬煮药物用的炉火。

【赏析】

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诗人因腹泻而住进杭州的莲华寺。他身患疾病又值酷暑,因此,“苦雨”是诗人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全诗四句,首尾相映,浑然一体。

首句写景:“莲华寺外起风漪”。这是说,由于连日来大雨滂沱,莲花盛开的寺庙外,湖面起了层层波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搅动。次句以人喻景:“腹疾愁霖促鬓丝”,意思是说,因为患了腹泻之症,所以连日来的心情十分烦闷,连湖水都为之激荡起来。第三句承前而来:“卧佛与人分榻冷”。这是说,因为身体不适,所以躺在僧人的床上,感觉特别寒冷。第四句以景结情:“湿云如我入山迟”。意思是说,因为身体不适,所以像进入深山一样难以行动,只能远远望着那被雨水淋湿的山峦。

末两句则以景衬情:“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意思是说,因为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只能在屋顶上打开窗户望一望外面的景色,但只能看到被雨水打湿的田野;而饥饿的麻雀们却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巢穴。这两句与前面三句相比,更显得凄凉、孤寂。最后一句“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是说,因为天气阴沉,无法驱散,所以一直坐着不动;而熬药也因为时间过长而已经烧干了。

此篇虽无惊人之语,但在清苦中透出一种凄楚的美感,使人产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