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何曾识道场,重过犹及展重阳。
新图壁挂枫千树,古字天惊雁一行。
石洞人酣霞外酒,丹房花拒夜来霜。
炼师莫笑粗官俗,十七年前侍玉皇。
重阳节过后的十月九日晚上,我游览了大伾山。
前度重阳节时,我未曾到过这座道场;这次再次来到,还赶上了重阳节。
新绘的壁画上挂满了千树丹枫,古篆书法使天空中的雁阵都震惊了。
石洞中人们喝着霞外的酒,丹房中花儿抵御着夜来的霜。
炼师不要嘲笑我是粗俗的官员,十七年前我曾经侍奉过玉皇大帝。
前度何曾识道场,重过犹及展重阳。
新图壁挂枫千树,古字天惊雁一行。
石洞人酣霞外酒,丹房花拒夜来霜。
炼师莫笑粗官俗,十七年前侍玉皇。
重阳节过后的十月九日晚上,我游览了大伾山。
前度重阳节时,我未曾到过这座道场;这次再次来到,还赶上了重阳节。
新绘的壁画上挂满了千树丹枫,古篆书法使天空中的雁阵都震惊了。
石洞中人们喝着霞外的酒,丹房中花儿抵御着夜来的霜。
炼师不要嘲笑我是粗俗的官员,十七年前我曾经侍奉过玉皇大帝。
诗句翻译: 年轻时藏有先生的书籍,五十六字如蟠龙珍珠。 高句丽纸和老蚕茧制成纸张,河南笔妙如包欧虞。 谁知翰墨间有瓜葛,门生门下称先生为先生。 能诗光禄守家法,书画不许寒具污。 急搜行箧出真迹,珍比遗笏归魏谟。 瓯山不见锡山远,兰亭真本人间无。 朅来晋陵访老守,衔杯共补消寒图。 酒阑郑重出诗册,册纸虽破墨未枯。 当时观剧三十绝句,丝竹陶写聊自娱。 识是先生暮年笔,书成醉倩门生扶。 何期零落入书肆
乌江 楚歌四面天茫茫,数行泣掩重瞳光。 君王岂特万人敌,淮阴自将十万当。 东城仅存廿八骑,犹能斩将夸身强。 大泽掀泥走辟易,神骓难踏波汪洋。 泗上亭长逼兄弟,乌江亭长须君王。 江东虽小尚足王,一语气已吞萧张。 曷不用之作舟楫,汉兵后至无帆樯。 货宝妇女委弃尽,纵不富贵宜还乡。 胡为刎颈赠故旧,实乃自暴非天亡。 至今遗庙向江涘,尘土满目春风凉。 阶前舞草何旖旎,贞魂不屑为鸳鸯。 思将白铁铸项伯
【译文】 重阳节过后十日晚,经过大伾山。 不分简和胡苏(两种不同的米),故道《禹贡》书。 田舍薪茭官赋税,山城沙砾古河渠。 众妙门前重伫立,满衣尘土发萧疏。 【注释】 1、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2、简絜(jié):古代一种精白的米。 3、胡苏:一种粗劣的米。 4、故道谁翻《禹贡》书:意谓重阳后过此山时,不因是重阳而改变什么。 5、田舍:农村。 6、薪茭(gǎn):柴禾、茭草
将至武昌先寄匡山 客星煜煜照江波,听尽吴歌听楚歌。 黄鹤九霄仙迹远,赤乌千古霸才多。 烧春别贮蒲萄斛,藻夏新裁蛱蝶罗。 曾共玉堂天上坐,不知今夕景如何。 赏析 王苏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他对即将到来的武昌之行的期待与激动心情。诗中“客星煜煜照江波”,以明亮的星辰比喻自己如明星一般照耀在江面上,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即将踏上旅途时的心境
首先呈现的是诗句,紧接着是对应的译文和注释。 辛酉夏日苦雨(注:辛酉年,即1681年,农历六月,苦雨指的是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 陶家屋角树扶疏,纸阁萧然一榻虚。 【注释】陶家:诗人自指,这里特指自己居住的房屋。屋角:房屋的角落。树扶疏:形容树木繁茂的样子。纸阁:书斋,此处借指读书的地方。萧然:空荡、清静。一榻虚:表示房间内没有书籍可读。 译文:我住在房角的树上,屋子虽大却空无一物。
【注释】 1. 匡山:即匡庐(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别称。 2. 芙蓉:荷花。王迥:晋代王献之,字子敬。他与谢安、孙绰同游庐山,见一道士在岩石上植芙蓉,便要王献之为它题诗,王献之写了一首《芙蓉赋》,谢安读后赞叹不已。 3. 鹦鹉:东汉末年祢衡,才华卓绝但遭谗言而死。祢衡曾作《鹦鹉赋》,以自喻,后被曹操的手下所杀。 4. 洪厓洞:指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西山。 5. 西望:向西眺望。 【赏析】
涛园歌 【注释】 老榕:榕树。诗人屋:指诗人的住所。 飞涛:瀑布。八分:指八分书,一种行书。 译文 榕树千寻直入天边绿,绿阴下是诗人的居所。诗人用叠石的方式造出如飞瀑般的瀑布景观。乌石山南种花竹。 当时煮茶吟诗兴趣盎然,诗作完成后在纸尾留下清香。竹垞来福建拜访两汪,为他书写了八分书悬挂在石廊。 一生喜好新城王,赠言手探古锦囊,八闽坛坫推擅场。 里传万岁比叔重,门有月旦继子将。玄孙诵读芬日下
辛酉夏月苦雨 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注释】 辛酉:即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莲华寺:在杭州西湖。 风漪:湖面上的波纹。 腹疾:指腹泻。 促鬓丝:形容病重。 卧佛:指佛像。 人分榻:同榻共卧。 湿云:比喻诗人自己。 平芜:平坦的草地。 上屋:登上屋顶。 开帘:拉开窗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1. 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注释]“杰阁”指高大的楼阁;“风声”指风的声音,此处形容楼阁高耸入云。“层霄”指极高的天空。这两句诗描绘了大伾山雄伟壮丽的景象。 2.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注释]“云邀暮色”指云彩将夕阳的余晖吸引到了山寺;“虹挟秋光”指彩虹将秋天的光辉投射到了野桥。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
淮关 晚市荒烟外,重关积水边。 闲云过江散,孤月入淮圆。 岁俭增粮价,装轻减税钱。 青青几株柳,曾系去年船。 注释: 1. 淮关:指淮河上的关卡,即淮安关,是明清时期重要的交通要道。 2. 晚市:傍晚的市场。荒烟外:指市场周围荒凉的景象,烟雾弥漫。 3. 重关:多重的关卡,暗示淮安关的重要性和繁忙程度。积水边:指靠近水边的关口,可能因为地势的原因,水位较高。 4. 闲云:悠闲自得的云彩。过江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1. 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注释]“杰阁”指高大的楼阁;“风声”指风的声音,此处形容楼阁高耸入云。“层霄”指极高的天空。这两句诗描绘了大伾山雄伟壮丽的景象。 2.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注释]“云邀暮色”指云彩将夕阳的余晖吸引到了山寺;“虹挟秋光”指彩虹将秋天的光辉投射到了野桥。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
首先呈现的是诗句,紧接着是对应的译文和注释。 辛酉夏日苦雨(注:辛酉年,即1681年,农历六月,苦雨指的是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 陶家屋角树扶疏,纸阁萧然一榻虚。 【注释】陶家:诗人自指,这里特指自己居住的房屋。屋角:房屋的角落。树扶疏:形容树木繁茂的样子。纸阁:书斋,此处借指读书的地方。萧然:空荡、清静。一榻虚:表示房间内没有书籍可读。 译文:我住在房角的树上,屋子虽大却空无一物。
辛酉夏月苦雨 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注释】 辛酉:即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莲华寺:在杭州西湖。 风漪:湖面上的波纹。 腹疾:指腹泻。 促鬓丝:形容病重。 卧佛:指佛像。 人分榻:同榻共卧。 湿云:比喻诗人自己。 平芜:平坦的草地。 上屋:登上屋顶。 开帘:拉开窗帘。
【译文】 重阳节过后十日晚,经过大伾山。 不分简和胡苏(两种不同的米),故道《禹贡》书。 田舍薪茭官赋税,山城沙砾古河渠。 众妙门前重伫立,满衣尘土发萧疏。 【注释】 1、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2、简絜(jié):古代一种精白的米。 3、胡苏:一种粗劣的米。 4、故道谁翻《禹贡》书:意谓重阳后过此山时,不因是重阳而改变什么。 5、田舍:农村。 6、薪茭(gǎn):柴禾、茭草
将至武昌先寄匡山 客星煜煜照江波,听尽吴歌听楚歌。 黄鹤九霄仙迹远,赤乌千古霸才多。 烧春别贮蒲萄斛,藻夏新裁蛱蝶罗。 曾共玉堂天上坐,不知今夕景如何。 赏析 王苏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他对即将到来的武昌之行的期待与激动心情。诗中“客星煜煜照江波”,以明亮的星辰比喻自己如明星一般照耀在江面上,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即将踏上旅途时的心境
【注释】 1. 匡山:即匡庐(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别称。 2. 芙蓉:荷花。王迥:晋代王献之,字子敬。他与谢安、孙绰同游庐山,见一道士在岩石上植芙蓉,便要王献之为它题诗,王献之写了一首《芙蓉赋》,谢安读后赞叹不已。 3. 鹦鹉:东汉末年祢衡,才华卓绝但遭谗言而死。祢衡曾作《鹦鹉赋》,以自喻,后被曹操的手下所杀。 4. 洪厓洞:指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西山。 5. 西望:向西眺望。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