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兴刘翰怡

昔读独行传,范式陈平子。
两人未谋面,相期在生死。
今闻嘉业堂,南望翘双趾。
谓是古之人,近代宁有此。
谈史薄子元,校书嗣中垒。
嵇吕思命驾,老彭欣窃比。
朋友有神交,何嫌千万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兴刘翰怡》是一首清代的诗歌。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内容概述
  • 诗歌原文:校书复何如,秋高风扫萚。伪体重别裁,峰矗木摇落。编摩孝绪录,钩考渔仲略。古者官为师,私人无著作。汉儒重家法,硁硁循绳削。君家五原守,申左疑铸错。
  • 诗句注释:校书(指校对书籍)复何如,秋高风扫萚。伪体重别裁,峰矗木摇落。编摩孝绪录,钩考渔仲略。古者官为师,私人无著作。汉儒重家法,硁硁循绳削。
  1. 作者介绍
  • 王佩箴:他是清朝时期的学者,以校勘和整理古代书籍而闻名。王佩箴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国学的发展,也使得许多珍贵的古籍得以保存和传播。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清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社会变革,文化氛围相对开放,文人之间通过诗歌交流思想成为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佩箴创作的这首《寄吴兴刘翰怡》可能反映了他对当时文化状况的思考和评价。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王佩箴的诗歌语言简练,用词考究,善于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知识传承和文化责任的关注。
  • 思想内涵:诗中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景,还隐含了对传统学问的重视以及对学术自由和独立性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王佩箴的《寄吴兴刘翰怡》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