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松云寺

随缘过北岭,缓步到禅林。
欲玩当前境,因求现在心。
严霜花半陨,秋老树无阴。
纵得清凉意,菩提何处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松云寺》是宋代诗人苏洵创作的七言律诗,描述了诗人游览松云寺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在散文创作方面尤为突出,尤其擅写政论,文笔雄健有力,有《嘉祐集》等传世。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
  1. 诗歌原文
    千航万舸膝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险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2. 诗歌解析

  • 首联开篇:“千航万舸膝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站在松云寺的高处远望时的心情。眼前的船只络绎不绝,而诗人则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内心充满了徘徊和感慨。
  • 颔联描写:“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山时的壮观景象。脚下的涛声滚滚,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而背负的高峻山峰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和执着。
  • 颈联抒发:“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诗人回忆起以前曾经游览此地,当时满身都是覆盖在青苔上的绿色,这里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岁月的痕迹。
  • 尾联感慨:“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此地时,发现一切都已经焕然一新,寺庙中的金碧辉煌与祥光普照让人感到惊喜和欣慰。
  • 结句反思:“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的冷漠和无情,以及自己虽然历经沧桑,但仍保持初心的高尚情操。
  • 尾句总结:“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同时也对自己以前的先辈们表示了敬意和惭愧。

《游松云寺》不仅展示了苏洵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深厚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