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郎贻我砖一枚,乃自官奴城下来。
纪元太康纪年九,断纹斑剥如云雷。
典午寰区才混一,铜驼转盼薶蒿莱。
龙骧将军三级塔,不有赵逸谁知哉。
顽质块然瓦砾比,故应起灭如飞灰。
胡为历久尚完好,声价欲比铜爵台。
当其抟埴为胚胎,岂意琢削为砚材。
檀匣锦茵一位置,遂登几席离尘埃。
竹头木屑无弃物,焦琴柯笛有别裁。
苟非因才妙驱使,岂免掷弃荒烟堆。
自来物物有遭际,抱才何患终沈薶。
独恨不识王右军,为把栗尾书麝煤。
羽阳宫,香姜阁,高寒碧瓦千门开。
非无千秋万岁字,寒芜蔓草空徘徊。
尔独因缘结翰墨,龙尾凤味相朋侪。
我歌此歌三太息,古今貉邱土一抔。
晋太康九年残砖砚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晋太康九年残砖砚歌》是清代诗人朱紫贵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创作于晋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和对历史文物的珍视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及注释:诗中提及张郎赠给作者的一块砚台,这块来自官奴城的古砖,历经太康纪年的九百年仍完好无损。诗中详细描述了这块砚台的外观特征以及它的历史背景,如“纪元太康纪年九”与“断纹斑剥如云雷”,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古物价值的认识。
诗词鉴赏和评价:《晋太康九年残砖砚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物风貌,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对砚石的描述,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
作者介绍及相关作品:朱紫贵,字立斋,长兴人,贡生,曾任职杭州府训导,其文学造诣颇深。朱紫贵的作品中包括《枫江草堂诗稿》,展现了他丰富的文学成就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晋太康九年残砖砚歌》不仅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佳作,更是研究古代文物、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变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