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渤海滨,生番渐作熟番人。
裸形跣足鬅鬙发,传是童男童女身。
社寮杂诗
介绍
。
《社寮杂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其自编的《日本国志》,全篇共十二首。
一
春来花落无消息,
秋去人归有底忙?
莫怪门前流水浅,
任他车马往来长。
二
风前雨后两茫茫,
水外山中一片荒。
却喜主人能爱酒,
不教门外是炎凉。
三
江上人家春已深,东风吹落旧年花。天涯何处无芳草?只在楼台烟雾里。
四
风前雨后两茫茫,水外山中一片荒。却喜主人能爱酒,不教门外是炎凉。五
江上人家春已深,东风吹落旧年花。天涯何处无芳草?只在楼台烟雾里。
相关推荐
注释: 五十年来:从我出生到现在,有五十多年了。 渤海滨:指渤海边。 生番: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渐作熟番人:渐渐变成汉人(即汉族)。 裸形跣足鬅鬙发:形容他们的赤身裸体,光着脚丫,头发乱蓬蓬的,不整齐。 传是童男童女身:据说他们中有些人是童男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渤海边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全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 陇人:指甘肃一带的人。陇山,即今陕西陇县一带。 剪来多:指剪发时剪得多。 高盘髻(guì):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用簪子将头发盘绕成圆形。 一緺(yī chuǐ):古代计量长度单位,一緺等于八尺。“一緺”即“八尺”。 东印度:指古代印度,这里泛指南洋。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 退院老头陀:佛家语,指出家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西北地区僧人生活的诗。首句“陇人短发剪来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按照五言绝句的格式排列。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第一句:“珥珰渐贯耳轮宽” - 关键词:珥珰、耳轮 - 注释:珥,指耳环;珰,即耳坠,用珠宝制成的饰品;“渐贯耳轮宽”描述的是耳环逐渐被戴到耳廓上,使得耳轮显得更加宽广。 - 赏析:这句通过描写耳环的佩戴过程,形象地展示了耳环从无到有的过程
注释:在社寮中搜集、采集色彩次等、浮夸的东西,点缀都是用草木之花。天对痴笨的人偏爱护,一年没有一天不开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全篇以“社寮杂诗”为题,从采色次浮夸、点缀都凭草木华,到天为痴顽偏爱护,一年无日不开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劳动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幅布:布,古代一种轻便的服装,用整幅布裁成,便于携带。聊遮尺寸肤:聊,姑且;遮,遮蔽;尺寸肤,指布的面积小。凌寒,迎着严寒。原见:原来见过。号呼:呼喊叫卖。榾柮(háng huì):古时取暖器物。煨:烧火。偏惯:特别熟悉。南薰:温暖的风。尚拥炉:还抱着火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冬日里穿薄布衣,顶着寒冷,去集市上做买卖的情景。全诗写得很平易,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生活情趣
注释:我像飞鸟一样轻盈,步履稳健,鲤跃猱升,去无踪。 笑数平生,轻捷之处,九十九尖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社寮山行走的情景。首句“如飞步履敢从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走路时轻盈、自信的态度。次句“鲤跃猱升去绝踪”,则通过鲤鱼和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敏捷、轻盈的身姿。三、四句“笑数平生轻捷处,超腾九十九尖峰”,则是在回忆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许多轻快而敏捷的时刻,以及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总的来说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刻期插羽走猫邻:此句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如约定的时间)快速地行动。“刻期”指的是按照约定的时间,“插羽”可能是指插上羽毛或类似的装饰品来象征速度或敏捷,“走猫邻”可能是形容速度之快如同一只猫般轻盈。 2. 雨夜风晨往返频:此句描述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雨夜和风晨),作者频繁地往返于某个地方。这反映了作者的勤奋和对任务的重视。 3. 一道官文书到处
注释: 春郊水势浩大,漠漠茫茫,不问当时射鹿的场所。 牵得良马早晨走出草场,先打开火路进入山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野的美丽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的“漠漠水汤汤”,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郊野的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情景,给人一种宽广而辽远的感觉。 首句“莫问当时射鹿场”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他并没有去回忆那些曾经发生的事件和场景
注释: 倒单生咬个纷杂乱的,鲜嫩炙烤剩下的烹煮腊肉。 官府的命令只今天禁止承租赋税粮食,减少教唆百姓偷税漏税。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的诗。首句用“倒单生”指代那些不事耕作、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徒;第二句写他们吃剩的饭菜,第三句是说官府禁止他们交纳赋税;最后一句写这些无赖们还常常在百姓中间挑拨离间,煽动农民反抗官府。全诗通过具体事件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解析】 “社寮”:茶馆。“才过谷雨觅猫螺”,点出时间是初夏,天气渐暖,正是采茶时节。“嫩绿旗枪映翠萝”,描写茶园的景色。“独惜未经娴茗战”,“娴”通“娴”,熟练的意思,这里指没有经过炒制的茶叶。“春风辜负采茶歌”,春天里人们常唱的歌,这里指采茶歌。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答案】 译文:刚刚过了谷雨时节就去寻觅猫茸,嫩绿色的旗枪映照着青翠的藤萝
【注释】 樵苏:砍柴,采伐树木。邃谷:深谷。中郎: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焦尾:《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曾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兰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他写了一篇序文《兰亭序》,因用秃笔而留下许多痕迹,后来被用来比喻书法精妙绝伦的作品,称为“兰亭”。焦尾桐:这里指王羲之的书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个爱好书画的朋友的赠诗。诗人在诗中以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和祝愿
【注释】: 霞篮漆笼满蜗庐:意思是说,屋前屋后都挂满了用霞、蓝两色油漆涂成的大葫芦。蜗庐:用蜗牛壳做的房子,这里比喻简陋的居处。 家计休嫌长物无:意思是说不要嫌弃家中没有财物,因为这是生活所需之物。 还似老僧新驻锡:意思是说像一位出家僧人刚来到一个地方,住进了寺庙一样。 累累东壁大葫芦:意思是说那些葫芦挂在墙壁上,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串串东西挂在了墙上一样。 【赏析】:
【注释】嘉礼:古代婚礼,指婚事。车蚝鹿脯:古乐名。打喇:即打锣。 【赏析】这首诗是写结婚典礼的热闹情景。第一句点明“成”,说明婚礼已成;第二句说宴席上的菜肴丰盛;第三句说新人已生下女儿,第四句说又有了儿子。 这两句诗是写喜事之盛;但细读诗意,则可见诗人对新人的一片深情厚意,以及对婚后生活的美好祝愿
【注释】 绣褓:用丝织品做成襁褓包裹孩子。文衣:用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制未便:指做婴儿的衣服不适宜。清泉:指清澈的泉水,这里比喻母亲的乳汁。随母浴:跟着母亲沐浴。唐人俗:唐代人的风俗。五色:五彩。长命钱:一种铜质的小钱,上面铸有“五色”等字,用以祈求长寿。 【赏析】 《社寮杂诗》是一首描写婴儿诞生时情景的诗。 第一句“绣褓文衣制未便”,写婴儿出生时穿的是绣有图案的文衫,但因太小不能穿
【注释】琴瑟更张意已乖:琴,古乐器;瑟,古弦乐器。更张,调换。琴瑟指男女欢合,此处借喻夫妻恩爱。 萧郎歧路为谁排:萧郎,指丈夫。歧路,岔路口。 回肠百结追欢日:回肠,形容内心痛苦,也指相思之情深长。百结,形容愁结如百结一样,多而难解。追欢日,指夫妻团聚的日子。 尚剩亲磨鹿角钗:尚剩,还有。亲磨,亲手磨砺、制作。鹿角钗,用鹿角制成的首饰。 赏析: 《社寮杂诗》是一首写离异后的悲苦和孤独的诗
【注释】: 底:通“抵”,抵达。社寮,指聚会宴饮之场所。杂诗:随意吟咏的诗篇。含米,即“含米酿”,用稻谷或粟米酿成的酒。新酿:刚酿好的酒。盈盈,清澈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唐代长安城中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闲适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全诗以“待客忙”开篇,引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描绘了主人为客人准备饭菜的情景,其中“抱瓜献韭总寻常”一句,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
【注释】 抟饭:将饭用手抟成团状,即团餐。匕箸(chī zhù):汤匙和筷子。茹毛饮血:指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餐具,用嘴直接吃草,喝野兽的血。俗相当:风俗相仿。烹鱼釜(fǔ):古代用来煮鱼的青铜器。带甲:指身穿战甲的士兵。生咀:生食。蛎黄(yú huáng):牡蛎的黄色部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残酷无情、反映人民生活艰苦的诗。 第一句“抟饭何须匕箸尝”。意思是说
社寮杂诗 出浴前溪笑解襟,落潮水浅上潮深。 临流洗得沉疴去,大药曾投观世音。 注释: 出浴前溪笑解襟: 指诗人刚从水中走出,笑着解开衣襟。社寮:这里指寺庙。杂诗:即闲诗。 落潮水浅上潮深: 指水位的涨落。 临流洗得沉疴去: 指诗人在溪边洗去身体上的疾病。大药:指观音大士,传说为救苦救难的神
注释与赏析: 1. 金饰脂涂旧髑髅: 描述了一幅景象,即古代战场上死去士兵的头部被涂抹上金饰和油脂,用以装饰。这可能象征着对逝者的尊敬或者是为了某些仪式或庆典的需要。 2. 争相雄长在操矛: 这里描述的是古代战争中,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挥舞长矛的情景。长矛作为武器,是战士展示勇气和力量的象征。"争相雄长"则描绘了这种竞争和争斗的氛围。 3. 而今渐晓秋曹法: "秋曹"可能是古代的刑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