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晚眺

水绕山围翠几堆,秋清向晚独登台。
试看直北关河壮,曾遣征西壁垒开。
五岭尘沙天外落,万家砧杵月中来。
诗成我欲凭虚去,木客无端劝酒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眺郁孤台》是明代王称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下面将从诗作的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其文学价值:

  1. 诗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称,字孟扬,明福建永福人,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后与解缙交好,因坐解缙党被下狱死,有《虚舟集》传世。
  • 创作时间:《晚眺郁孤台》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为百年前的某个秋日向晚时分。
  1. 诗作内容
  • 描绘景物:王称在《晚眺郁孤台》中描绘了郁孤台上的壮丽景色,如“百尺高台却暮寒”,“虎头城枕碧云端”。通过对郁孤台及周围环境的精细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
  • 抒发情感:诗中的抒情色彩浓郁,王称表达了一种旷达而又沉静的情感。他似乎在登临之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以及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深厚。通过这样的抒发,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王称使用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如“百尺高台却暮寒,虎头城枕碧云端”,寥寥数语,便将郁孤台的高峻、苍凉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意境创设:王称善于在诗句中创设深远的意境。诗中不仅有眼前的景观,还隐含着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意境的创设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韵味和哲理性。

王称的《晚眺郁孤台》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古人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窗口,让后人能够在欣赏古典文学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