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钟声杂市声,又看斜日下重城。
人前恻恻无高论,江上悠悠入晚晴。
忧世但知来日在,倚楼真觉一身轻。
栖鸦流水成终古,吟遍秋光识此情。
【注释】
郁孤台:在江西赣州。钟声杂市声,指赣州城外的山峦起伏,回荡着寺院的钟声与市井的嘈杂声。斜日:落日。重城:指赣州城。人前恻恻无高论:形容人在众人面前没有高谈阔论的机会。江上悠悠入晚晴:指傍晚时江上的景色。
忧世但知来日在:担心世界的未来,但只希望日子能一天天地过去。倚楼真觉一身轻:站在楼上眺望远方,觉得自己好像轻如鸿毛。栖鸦流水成终古:鸟儿栖息在水边,流水潺潺,形成了永远不变的自然景象。吟遍秋光识此情:秋天的风光让我对世事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赏析】
本诗是诗人于公元1089年(宋元丰二年)在赣州任知州时所作。这首诗写于作者赴官途中。诗人在赣州任职期间,常登上郁孤台下,观赏赣江两岸的景致,写下了这首诗。首联点题:“隐约钟声杂市声,又看斜日下重城。”诗人从郁孤台上远眺,只见钟声混杂着市声传来,再一看,夕阳西斜,余晖照映在赣州城墙之上。颔联“人前恻恻无高论”,颈联“江上悠悠入晚晴”,尾联“栖鸦流水成终古”则进一步写自己观物思己之情。
首联写诗人登上郁孤台后所见。钟声杂着市声,表明赣州是个热闹繁华的地方。诗人立足高处,放眼远望,只见阳光斜射,余辉照耀在赣州城墙之上。此时正值傍晚时分,诗人不禁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去赣州做官。
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登台所见,并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里说“人前”,意思是说自己在人群中。这一句的意思是:在这喧闹的人群之中,我却没有机会发表高谈阔论。“人前”,也可以说是“众中”,而“无高论”,就是没有人理解、赏识他的观点或主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颈联“江上悠悠入晚晴”,“悠悠”,闲淡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江水缓缓流淌,暮色渐渐明朗。这两句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所感。诗人登上郁孤台,俯瞰赣江两岸,只见江水悠悠地流过,天渐渐变得晴朗起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尾联“忧世但知来日在,倚楼真觉一身轻”,这两句是全诗的精粹之句。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忧世”是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知”表示只知道;“来日”指未来的日子;“倚楼”是指站在高楼之上;“真觉”表示觉得;“一身”指的是自己的身躯;“轻”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这四句的意思是:担心世界的未来,但只希望日子能一天天地过去。站在楼上眺望远方,觉得自己好像轻如鸿毛,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人生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赣州城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将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