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愿残阳堕地迟,望中灯火转迷离。
群山偃蹇都能隐,双雁回翔何所悲。
一暝欲收江海去,回头如接混茫时。
篱边剩有微光在,珍重秋心好自持。

【注释】

城头:指城墙上。望夕阳西没:指看到夕阳西沉。残阳:即落日,这里指夕阳。堕地迟:落下得比较慢。望中:在望的时候。灯火转迷离:指夕阳的余晖照在城上,灯光显得迷离不清。群山:指群山环绕的地方。偃蹇:形容高耸的样子。都:全。双雁:成对的鸟。回翔:回旋飞翔。何所悲:有什么可悲伤的。暝:同“暮”,傍晚。一暝欲收:傍晚就要收起了。江海:泛指江河湖海。接:接近。混茫:模糊不清。篱边:指城墙边的篱笆。剩有:还剩下一些。珍重:珍惜。秋心:指秋天的景色。自持:自己保持。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登城楼时望见夕阳西坠,由眼前景物触发而生发感慨而作。全诗写景叙事,情景交融,意境清远,语言明净。

首句“为愿残阳堕地迟”,意谓希望落日坠落得慢些,这样人们可以多欣赏一会儿美景。“为”通“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但愿夕阳坠落得慢一些,好让我们多看一会它那辉煌美丽的景色。”“望中”句承接“为”字而来,说在城楼上望见夕阳坠落时,四周的景色也显得格外明亮了,连远处的灯火也变得迷离起来。“望中灯火转迷离”一句,用笔简洁,却能传神。诗人登城楼所见,除了眼前的城郭和落日余晖外,再就是城中的灯火。由于落日的余辉照射,使周围的一切景物都带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又加上夕阳西下,晚霞渐褪,夜色渐浓,所以整个城市的灯火都显得迷迷蒙蒙的,似是若隐若现,使人感到既真实又朦胧。诗人以“转迷离”三字概括了这种感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颔联两句紧承“转迷离”而来:“群山偃蹇都能隐,双雁回翔何所悲。”意思是群山虽然高峻雄伟,但在这迷离的灯光下也显得不那么显眼了;一对大雁在空中盘旋飞行,它们之间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悲伤的事。这两句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突出了城楼的高大宏伟,另一方面又通过描写景物来反衬出夕阳西下时的景色美。

颈联两句紧承“何所悲”而来:“一暝欲收江海去,回头如接混茫时。”意思是说黄昏即将过去,江海上空一片漆黑,这时忽然想到天色将晚时,与混茫的天空相连。这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描绘出一幅黄昏时分江海上空的夜景图,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尾联两句紧承最后两句而来:“篱边剩有微光在,珍重秋心好自持。”意思是说篱笆边还有微弱的光线在闪烁,我们应当珍重这美好的秋夜,好好地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两句从感情角度抒发作者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秋夜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远,语言平易流畅。前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中间插入四句过渡句。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