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画堂春·秋柳》是一首由李雯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生平:李雯,明朝末年的文人,字舒章,生于江南青浦(今属上海),因明亡后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他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在清朝初年,李雯的才华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词作原文:
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
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
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词作赏析:李雯的这首《画堂春·秋柳》以秋柳为题,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柳树在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物,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岁月的痕迹。通过对柳树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一种留恋和对现实无奈的反思,体现了一种深沉的怀旧情绪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画堂春·秋柳》不仅展现了李雯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对李雯及其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还能从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智慧,启发现代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的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