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不见入山处,此身已似盘中住。
百千旋折眼生花,三五回环神失据。
才思左往复右行,正欲仰登先俯注。
坡平幸获寻丈宽,径仄只留分寸度。
鞭丝帽影蚁缘窗,马足车轮蛇绕树。
尚嫌蜗壳更盘结,比似羊肠增恐怖。
道如缚转辘轳形,人被线牵傀儡具。
乍阴乍阳日向背,在前在后风来去。
山远不逾二十里,山高不越三千步。
从卯到酉历未穷,自壮至老陟犹误。
燕齐大贾有深愁,并代健儿成却顾。
人间不省行路难,请过磨盘山上路。
磨盘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磨盘山》是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踏山作平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行路的感慨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作者介绍:
- 施闰章(1619-1683),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属安徽)人。他是清朝初期的文学家,以诗歌见长,有《愚山先生学馀集》。施闰章于顺治六年己丑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江西参议等职。
- 诗歌内容:
- 《磨盘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五言律诗。诗中“踏山作平地,巍坂尚千盘”展现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险峻山路。“疲马踟蹰过,层峰出没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马艰难前行的情景,以及途中起伏的山峰。
- “风尘偏病眼,驱迫岂微官。”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压力与无奈。“自古长征客,谁知行路难。”则是对历史上那些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人物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志向与追求。
- 艺术特色:
- 施闰章在创作这首诗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山的陡峭与平坦,暗喻人生路途的曲折与平坦。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诗中的语言朴实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施闰章用简洁的文字,传达出对人生旅程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界的热爱。这种风格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
- 历史背景与影响:
- 《磨盘山》创作于清朝初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许多文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施闰章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诗歌表达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磨盘山》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磨盘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施闰章及其生活时代的重要资料。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磨盘山》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施闰章的文学成就和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