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未合享茅土,少陵草堂竟千古。逾阡度陌一相寻,此间亦是城南杜。
乔林森森径旁取,隔断钟鱼同法鼓。短垣曲路转修蛇,十丈青鸾作行舞。
升堂气象自完肃,廊榭欹斜尚枝柱。虽然雕落余结构,譬过衰门剩规矩。
浣花溪水碧溶溶,还照高寒好眉宇。传闻此堂昔颓废,往往鼯鼪窜榛莽。
邸舍闿从异姓王,新宫焕作神仙府。一时奔走盛簪绂,供张纷纶杂牲脯。
行厨花里玉盘来,犹似江干驻严武。转眼繁华顿消歇,空令胜迹随风雨。
客谈往事殊叹嗟,窃念古今增仰俯。人生岂藉势力存,姓名不共榱椽腐。
秋风当年竟卷却,百代诗城自坚树。那须唧唧效寒禽,戢翼卑栖计毛羽。
君不见马家宅与奉诚园,毕究迁移谁是主。
少陵草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少陵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这一历史遗址不仅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也是一座充满文学和艺术氛围的文化圣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少陵草堂:
-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旁,是一处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景点。杜甫于公元759年冬因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2000余件珍贵文物。
- 杜甫生平与创作: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少陵草堂期间,杜甫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作品展示了杜甫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以及他在艺术上的精湛造诣。
- 建筑风格与环境:少陵草堂碑亭位于工部祠东侧,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碑亭,内树一大石碑,上书“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这座碑亭不仅见证了杜甫的茅屋生活,也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
- 文化艺术与传承:少陵草堂不仅是杜甫诗歌的重要创作地,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杜甫草堂博物馆集中了众多珍贵的杜甫手迹、遗物和文献资料,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此外,少陵草堂周边还分布着诸多园林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如梅园、草堂寺等,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少陵草堂作为中国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杜甫诗歌的重要承载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故事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文学欣赏还是旅游观光,少陵草堂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