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未合享茅土,少陵草堂竟千古。逾阡度陌一相寻,此间亦是城南杜。
乔林森森径旁取,隔断钟鱼同法鼓。短垣曲路转修蛇,十丈青鸾作行舞。
升堂气象自完肃,廊榭欹斜尚枝柱。虽然雕落余结构,譬过衰门剩规矩。
浣花溪水碧溶溶,还照高寒好眉宇。传闻此堂昔颓废,往往鼯鼪窜榛莽。
邸舍闿从异姓王,新宫焕作神仙府。一时奔走盛簪绂,供张纷纶杂牲脯。
行厨花里玉盘来,犹似江干驻严武。转眼繁华顿消歇,空令胜迹随风雨。
客谈往事殊叹嗟,窃念古今增仰俯。人生岂藉势力存,姓名不共榱椽腐。
秋风当年竟卷却,百代诗城自坚树。那须唧唧效寒禽,戢翼卑栖计毛羽。
君不见马家宅与奉诚园,毕究迁移谁是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读懂全诗,然后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此题中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如“茅土”:王侯封地之礼称“赐土”或“锡土”,后因以指代封爵;“逾阡度陌”:越过纵横的小路;“乔林森森径旁取”,乔木茂盛;“短垣曲路转修蛇”,低矮的围墙曲折的小路上,有一条修长的大蛇在蜿蜒游动。“青鸾”:传说中能鸣叫的美丽仙鸟,常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轩”:高敞的房子。
【答案】
译文:“诗人未合享茅土”,即说诗人未被封为王侯,但杜甫却有一座草堂,至今流传千古。“乔林森森径旁取”,指杜甫的草堂周围树木茂密、绿荫蔽日。他与自然和谐相处,“隔断钟鱼同法鼓”,指山间寺塔传来梵呗声和寺庙里的诵经声音。“乔林森森”,形容草木繁盛茂密;“隔断钟鱼”“同法鼓”,形容山寺的钟声和佛号声互相呼应;“乔林森森径旁取”,描写了杜甫草堂周围的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短垣曲路转修蛇”,写杜甫草堂四周的景致,暗喻诗人仕途不顺。“十丈青鸾作行舞”,青鸾是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廊榭欹斜尚枝柱”,写杜甫草堂建筑的残破。“乔林森森径旁取”一句中的“乔林森森”形容草木繁盛茂密;“短垣曲路转修蛇”,“短垣曲路转修蛇”描写杜甫草堂周围的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乔林森森径旁取”,指杜甫草堂周围树木茂密、绿荫蔽日。“乔林”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杜诗的意境,也表现出杜甫热爱自然、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乔林森森径旁取”,“乔林”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杜诗的意境,也表现出杜甫热爱自然、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绘杜工部草堂的环境风貌和幽雅清静的自然环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后四句写杜工部在草堂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生活境遇的关心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首联“诗人未合享茅土,少陵草堂竟千古。”诗人没有享受到封侯拜相的荣耀,但杜工部的草堂却一直存在了千古万代。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好友的赞美。颔联“逾阡度陌一相寻,此间亦是城南杜。”越过田间小路去探访,发现这一片地方也是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环境的了解。颈联“乔林森森径旁取,隔断钟鱼同法鼓。”高大的树林在小道旁边伸展,仿佛在向远方传递着古老的钟声和法鼓声。这句描绘了杜甫草堂周围的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尾联“升堂气象自完肃,廊榭欹斜尚枝柱。”“升堂气象”指的是杜甫草堂的建筑风格,它自成一体,庄重而又端庄。尽管廊榭有点倾斜,但依然能够支撑起整个建筑。诗人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生活的关心,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之情。尾联“虽然雕落余结构,譬过衰门剩规矩。”雕刻精美的结构已经脱落,只剩下一些残余的结构。这就像是破旧的门框还留有一些规则一样。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生活环境的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甫草堂的环境和杜工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