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难群阴惨不舒,起元贞下定何如。
天心晦昧成丰蔀,人意推排到剥庐。
班马萧萧声始尔,征鸿渺渺目愁余。
瑶阶鶗鴂鸣何急,可似长杨奏赋初。
注释:
和郑斋同年落叶诗:和同郑斋的《同人落叶诗》。
构难群阴惨不舒:构建困难,群阴(指奸臣)肆虐,国家昏暗,人民痛苦。
起元贞下定何如:起兵反抗,元贞二年(718)年秋天,朱滔、王武俊等反唐,朝廷调集大军讨伐,李林甫主张先攻河北以取主动,玄宗听从了这一主张。
天心晦昧成丰蔀:天意昏暗不明,形成丰蔀(即“蒙”)。
人意推排到剥庐:人们的意愿是排挤、打倒那些有才能的人。
班马萧萧声始尔: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因事被免官回家,他写了一篇著名的辞赋《子虚赋》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这里借班固、司马迁自喻,表示自己受到压抑。
征鸿渺渺目愁余:大雁南飞,使人感到惆怅。
瑶阶鶗鴂鸣何急:杜鹃鸟叫声急促,让人更加忧愁。
可似长杨奏赋初:如何比得上长杨歌赋的开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进士考试后,与同试的郑斋同年一起写的一首应制诗。诗中表达了作者面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首联“构难群阴惨不舒,起元贞下定何如”,表达了面对奸臣肆虐的国家局势,自己被迫起兵反抗的无奈和悲愤。
颔联“天心晦昧成丰蔀,人意推排到剥庐”,进一步描绘了国家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颈联“班马萧萧声始尔,征鸿渺渺目愁余”,则通过班固、司马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遭受压抑的痛苦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尾联“瑶阶鶗鴂鸣何急,可似长杨奏赋初”,则是对前文的一种回应和自我安慰。诗人以杜鹃鸟的叫声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他也在暗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和认可,就像长杨歌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