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波光漾碧空,满湖月色莹青铜。渔歌忽起沧浪外,人在画桥一叶中。
东港竹枝词
介绍
。
《东港竹枝词》是清代诗人郑孝胥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
诗歌原文
一里长街卖酒家,半山红树照桃花。
不知何故风翻浪,只道人家在海涯。
注释
竹枝词:
竹枝是古代四川、湖南一带流行的民歌形式,在这里是指一种民间文学体裁。
东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古县城。
一里长街卖酒家,半山红树照桃花。——一里长街上卖酒的地方;半山上有一片红色树林映着桃花。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一里长街”“半山红树”,点明了地点和季节。“不知何故风翻浪,只道人家在海涯。”后两句抒情。
相关推荐
东港竹枝词 万顷波光漾碧空,满湖月色莹青铜。渔歌忽起沧浪外,人在画桥一叶中。注释: 万顷波光漾碧空:形容湖水广阔无垠,波光荡漾,映照在碧空之中。 满湖月色莹青铜:形容月光如银,洒满湖面,皎洁明亮,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青铜器。 渔歌忽起沧浪外:形容渔民们趁着夜色,驾船在辽阔的湖面上捕鱼时唱起了渔歌。沧浪,指广阔的水面,渔歌忽起,意味着渔民们开始在湖上劳作。 人在画桥一叶中:形容诗人站在一座美丽的桥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东港风光图。首句“晓霞绚彩覆东洲”,以绚丽的朝霞为背景,描绘了东港清晨的美丽景色。第二句“海曲人家逐岸流”,则展现了海角人家随波逐流的景象。第三句“烟水几湾帆片片”,描绘了渔船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游动的情景。最后一句“浮沉波影五花虬”,则是形容船只在水面上摇曳,如同五花大毨的龙一般。 译文: 朝阳映照,东港如画,海角人家,随波逐流。烟波浩渺,渔舟点点,宛如龙舞。 赏析: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东流迤逶好逍遥” - 这句描述的是水流向东蜿蜒流淌的情景。 - “迤逶”意指曲折蜿蜒,形容水流的状态。 - “逍遥”意味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 “苍绿参差佳致饶” - “苍绿”通常指的是深绿色,这里可能是指水边的竹子或植被。 - “参差”形容事物排列不齐,参差不齐。 - “佳致”即美好的景致或状态。 - “饶”表示丰富,此处强调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注释】东港:地名,在今江苏省南通市。维摩诘:唐代著名僧人,姓摩那,名诃罗诘多(梵文作Mahasambudhimahadeva),又称净名、无疾,意译为“无忧”。 【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是“截竹编成不系舟”,第二句是“东涯天际水云悠”,第三句是“眼前悟得维摩法”,第四句是“苇渡何劳世外求”。 “截竹编成不系舟”意思是:用竹子编成一个船儿,让它自由自在地飘流在水中,任随东西南北,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湖边春水碧于苔,为听泠泠溪畔来。”“湖边”是地点,“春水”、“溪畔”是时间,“为听泠泠溪畔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在湖边听到溪水潺潺的声响而驻足欣赏的场景。“不耐颠风阻人兴,渔舟欲上又推开。”这是对前面场景的进一步描写,写出了因为大风阻挡了渔人的归途而不得不放弃乘舟归家的念头。 【答案】 译文: 湖边春水碧于苔,听到溪水声,我驻足欣赏。
注释: 那堪回首落曛西,岛树烟寒暮色低。分明听得吹长笛,只隔峰前白水栖。 那堪回首:难以回首。那堪,犹言“何堪”,怎堪承受。 那堪回首落曛西:怎堪回首夕阳西下。 岛树烟寒暮色低:岛上的树笼罩在烟雾中,天色暗淡。 分明听得吹长笛,只隔峰前白水栖:可以清晰地听到那悠扬的长笛声,它似乎就栖息在这山前的清澈的溪流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海岛风光图
东港竹枝词 海滨清洗碧天空,地近扶桑东复东。 金镜曜辉云气散,茅檐先被一轮红。 注释: - 东港竹枝词:指代《竹枝词》,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唐代的民间诗歌形式。 - 海滨清洗碧天空:在海边清洗天空,形容天空非常清澈明亮。 - 地近扶桑东复东:扶桑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树,这里用来比喻太阳,表示东方。东复东,意味着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 - 金镜曜辉云气散:金色的镜子反射出光辉,使云雾消散。 -
首句“漠漠湖东气倍凉”,描绘出了一幅水波荡漾的湖面,湖风微拂,气温骤降的画面。 “平芜春浸碧沙长”,则是以平缓的草地和碧绿的沙地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春天的田野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前村落尽乌桕叶”,则将视线转向了村庄,描绘出一幅夕阳下,乌桕树满山遍野,金黄一片的美景。 最后一句“无数人家在夕阳”,则以夕阳下的村庄为画面,展现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 译文: 漠漠湖风送凉意
【解析】 这是一首竹枝词体小诗。“景曜当空日未晡”,是写景,交代了时间与天气情况。景曜即指太阳,未晡是说太阳还没有落山,说明是傍晚。这句是写景,也是为下文写情作了铺垫。“无端雷雨暗东湖”,是抒情。“无端”二字,点出了诗人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内心的不平和愤懑。“雷雨”二字,则暗示出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情状态。“谁将一片晴江色,写作潇湘烟雨图。”是全诗的主旨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这首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中“岸边”点出地点,“修竹”点出对象,“欲干霄”写出修竹的高大,突出竹枝的旺盛;“无限波痕漾碧绡”描写水波的流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枝的茂盛和生长的旺盛。第二句“茅屋夜深天似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夜色写得更加浓重,突出了茅屋的简陋
第一句:“奚须方外忆蓬瀛”,意思是说:何必在仙境之外怀念蓬莱、瀛洲呢?这里的“蓬莱”、“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山,诗人在这里以神话传说的意境,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一片湘波别样清”,“湘波”即湘江之水,这里用来形容江面宽广、清澈见底。诗人以湘江之水喻指自己的心境,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 第三句:“风月主人闲便是”,“风月主人”是泛指有才情的人,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
注释: 东港竹枝词:指代作者在东港创作的竹枝词。 津头:渡口。 苍绿:青翠欲滴。 烟霞:烟雾、山色。 海曲:海边。 停桡:停泊。 瀛壶:即瀛洲,传说中的仙山名。 路:道路。 可曾:可否、有没有。 邀我饭胡麻:邀请我吃胡麻饭。胡麻,即芝麻,古代一种重要粮食作物。 赏析: 《东港竹枝词》是一首描绘诗人在东港生活情景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渡口的景象,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之情。同时
注释:在竹林中的影子里,我看到了虹;在远方的天空,我仿佛看到飞驰的彩虹。什么时候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我好想乘坐木舟到龙门去探险。 赏析:诗中以“竹枝词”为题,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冒险和追求自由的心情。首句中的“影里浮虹”形象地描绘了彩虹在竹林中的出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第二句中的“数行天半落飞驾”则进一步将彩虹与天空、飞驰的船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注释: 东港竹枝词:指诗人在东港(地名,位于今江苏如皋)写的一首竹枝词。 溪东矫首白云层:溪流的东岸高耸着白云层层叠叠。 花鸟偏迎旧日朋:花朵和鸟儿特别欢迎往日的朋友。 欲觅安期仙子宅:想要寻找那位名叫安期的仙人的家。 昨宵梦里记吾曾:昨晚做梦时还记起我过去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东港(地名,位于今江苏如皋)写下的一首竹枝词。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往昔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