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访竹林寺忽入鹤林寺

言出城南门,驱车夹山去。
言寻竹林寺,忽见连山树。
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
钟磬出瑶林,林外微风度。
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
茅茨作经楼,僧侣禅悦遇。
不见寄奴泉,遥想苏仙句。
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
出寺五里馀,复得竹山路。
客亭涧曲临,禅房山坳聚。
翛然绝尘氛,恨无入山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城访竹林寺忽入鹤林寺》是清朝著名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作品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洪繻,字子远,号秋崖、南屏樵客等,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风格清丽淡雅,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
  1. 诗词原文
    出城访竹林寺,忽见连山树。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钟磬出瑶林,林外微风度。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茅茨作经楼,僧侣禅悦遇。不见寄奴泉,遥想苏仙句。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

  2. 诗词解析

  • 景物描绘:“出城访竹林寺,忽见连山树。”此句描绘了作者驱车离开城南门,进入山林后,忽然发现了连绵的山峰和树木,为全诗奠定了静谧而深远的基调。
  • 意境营造:“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通过对夕阳下山峰色彩与植被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又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 宗教体验:“钟磬出瑶林,林外微风度。”这里不仅描述了寺庙中的钟磬之声悠扬传出,更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宁静和谐。
  • 寺院描写:“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表达了作者进入寺庙之后所见所感,通过“纷古趣”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历史沉淀与古朴韵味。
  • 文化联想:“茅茨作经楼,僧侣禅悦遇。”描述了寺庙建筑的风格以及僧侣们沉浸在禅悦之中的场景,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
  • 历史想象:“不见寄奴泉,遥想苏仙句。”借由历史人物寄奴泉和苏仙的传说,引发读者对于古代文化的遐想。
  • 自然感受:“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最后一句则从听觉和触觉两个维度,传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身心体验。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诗歌语言简约而不简单,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青山”、“绿树”、“钟磬”、“云雾”和“古趣”,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 情感深沉: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内敛,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出城访竹林寺忽入鹤林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情感的作品。它展示了清朝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