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城南门,驱车夹山去。
言寻竹林寺,忽见连山树。
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
钟磬出瑶林,林外微风度。
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
茅茨作经楼,僧侣禅悦遇。
不见寄奴泉,遥想苏仙句。
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
出寺五里馀,复得竹山路。
客亭涧曲临,禅房山坳聚。
翛然绝尘氛,恨无入山具。

【注释】:

①出城访竹林寺忽入鹤林寺:出城拜访竹林寺,忽然进入鹤林寺。 竹:竹林寺。 林:指树林。

②言出城南门,驱车夹山去:说着从南门出去,驾车在夹峙的群山中间行进。 夹:两山之间的空隙。 夹峙:两山对峙。

③言寻竹林寺,忽见连山树:说着去寻找竹林寺,忽然看到连绵的山峰。 言:说着、谈论着。 寻:寻找。

④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山峰在夕阳中呈现出苍翠的颜色,就像云雾一样朦胧。 峰色:即“峰之色”,指山峰的颜色。 苍筤绿:青翠欲滴的样子。 苍筤:青绿的样子。

⑤钟磬出瑶林:寺庙里的钟声和磬声传出了如同仙境的地方。 钟磬:古代打击乐器。 瑶:美玉。

⑥林外微风度:在树林外面可以听到风的声音。 度:吹过、穿过。

⑦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沿着小道走进鹤林寺,寺庙外充满了古旧的趣味。 径:沿着小路。 古趣:古雅的情趣。

⑧茅茨作经楼,僧侣禅悦遇:茅草屋顶建成了经堂(佛教徒说法讲经的地方),僧人在这里打坐冥想,享受修行的乐趣。 经:指经堂。 悦:高兴、愉悦。

⑨不见寄奴泉,遥想苏仙句:看不到传说中的寄奴井泉水,只能想象那美丽的诗句。 寄奴:晋代隐士陶渊明,字隐居。 苏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⑩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有鸟儿在树林中啼叫,没有杜鹃鸟的叫声,树林中的竹子像是沐浴在露水里。 林竹:树林和竹子。 沐露:沐浴在露水中。

⑪出寺五里馀,复得竹山路:出了寺院大约五里多,又回到了竹林的小路上。 复得:重新找到了。

⑫客亭涧曲临:在客人的亭子旁边,溪流弯曲地流淌着。 涧:山间的溪流。 曲临:靠近。

⑬禅房山坳聚:在山腰的房子里,聚集着僧人们。 禅房:佛教徒修行用的屋子。 山坳:山坡下凹处。

⑭翛然绝尘氛,恨无入山具:自由自在地远离尘世的喧嚣,只是可惜没有准备进山的工具。 翛然:形容超脱尘世的境界。 绝尘氛:远离尘嚣。

【赏析】:

《题竹里云庵》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游览山林时的所见所闻,后半部写他离开时的感受。全诗以“出”、“入”为线索,将诗人游览山林的过程分成前后两个段落,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首二句,点明出游时间与目的地。诗人说:“出城访竹林寺”,“忽入鹤林寺”。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目的。出城访访竹林寺,忽然进入鹤林寺,这中间的变换,正体现了诗人游兴未尽、意犹未足的心理状态。

接着诗人写到他来到竹林寺,并在此游览。“言出城南门,驱车夹山去。”“言”字承上启下,表明这是诗人第一次到访此地。“夹山”一词,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和陡峭,同时也显示出山路之难行。诗人用一个“夹”字,将山路的艰险描绘的淋漓尽致。然而,山路再难走也挡不住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他一路驱车而行,直至抵达目的地。“言寻竹林寺,忽见连山树。”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情景,他四处观望,发现了一座座山峦叠嶂的景色,这些连绵起伏的山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进一步描写了他游览竹林寺时的所见所闻。“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这里,“苍筤”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山峰苍翠欲滴的美丽景象。“钟磬出瑶林,林外微风度。”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林比作了一片瑶池仙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仙境之中,感受到了山林的神奇美妙。最后两句诗,“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诗人继续他的游览,进入了鹤林寺内。在寺外,他看到了许多古旧的趣味;而进入寺内后,更是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向读者展示了这座古老寺庙的独特魅力。

最后四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此次游览的感慨。“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诗人感叹于山林之中没有鸟鸣的嘈杂之声,反而显得更加静谧安宁;同时他还欣赏到了那些沐浴在阳光下的竹林和竹子,它们似乎在为他的到来送上祝福。然而,尽管他对这次游览感到非常满足和惬意,但当他离开时却有些依依不舍。“出寺五里馀,复得竹山路。”这里的“五里馀”表明了诗人离开时距离上次游览的地点已经有相当的距离了。而“复得”则表明他再次踏上了通往竹林寺的小路,心中充满了对这次游览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此诗通过对竹林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景交融,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