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除夕选二

雨雪经旬日,浑天白屋贫。
催租能劝酒,读史忽怀人。
咄咄同谁语,潇潇又向晨。
明朝诗宪历,二十六年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除夕选二·其二》是清代著名文人夏曾佑的作品,原文为“雨雪经旬日,浑天白屋贫。催租能劝酒,读史忽怀人。咄咄同谁语,潇潇又向晨。明朝诗宪历,二十六年春。”。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近代诗人、学者。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作在清末民初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同时代诗人谭嗣同、黄遵宪齐名,被誉为“南谭北夏”。
  1. 创作背景
  • 《己亥除夕》是一首描述清末民初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歌。夏曾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1. 作品解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关注。在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隐喻社会的动荡不安,并通过个人经历的描写来反映个人的命运感。
  • 艺术手法:夏曾佑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通过对雨雪天气的描述,展现了时代的艰辛;通过对饮酒和读书行为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
  • 语言风格:夏曾佑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文采,能够深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用词精炼,句式工整,既符合古典诗词的规范,又能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时代特色。

《己亥除夕选二·其二》不仅是夏曾佑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夏曾佑的这种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洞察,使他成为值得后世深入研究的文学巨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