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好清秋碧玉卮,苏台十日醉杨枝。
却抛银甲弹筝夜,来逐黄皮缚裤儿。
江上鱼龙愁战伐,山中猿鹤怨奔驰。
封侯第一归来早,莫到韦娘宛转时。
洋河道中写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洋河道中写怀》是清朝诗人孙廷璋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内容以及艺术风格都是该诗研究的核心要素。
《洋河道中写怀》的作者是孙廷璋,他生活在清朝,具体时间难以考证。这首诗创作于何时,已无从得知,但它无疑是在清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关于《洋河道中写怀》的内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洋河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忧虑。“畅好清秋碧玉卮,苏台十日醉杨枝”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日场景,诗人在饮酒作乐之余,也不忘表达对战乱的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深深植根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洋河道中写怀》的艺术特点同样值得一提。首先,从形式上看,孙廷璋的诗歌遵循了古典诗词的格律,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其次,在思想内容上,此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孙廷璋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使作品既有艺术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再次,从技巧上讲,孙廷璋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洋河道中写怀》不仅是一首表现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