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刚半,望天边云影,淡烘黄月。擪笛弹丝豪兴减,宛转愁肠凝结。庾亮楼头,马融帐底,坐等姮娥出。露浓衣冷,应怜照见华发。
徒剩断甃颓垣,六街三市,犹恐巨鳌掣。拚向糟床倾腊酿,齿沁霜桃如雪。深锁银蟾,浅笼玉兔,不放鲛绡裂。冰轮碾碎,有谁能诉瑶阙。
念奴娇 · 中秋饮蕉林书屋,用其年韵,时京师地震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中秋饮蕉林书屋,用其年韵,时京师地震不已》是清代诗人徐釚的作品。下面将围绕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徐釚,字灵均,号瑶华子,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擅长描绘山水之美。徐釚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他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词全文:在这篇作品中,徐釚以“中秋饮蕉林书屋,用其年韵,时京师地震不已”为题,通过描写中秋夜宴饮的场景以及京城地震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国家和人民遭遇的关切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通过对中秋节日氛围的刻画和京师自然灾害的记录,徐釚的诗词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人性、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使得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节日庆祝,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探讨和文化表达。
艺术风格:徐釚的诗词艺术风格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对生命脆弱性和美好瞬间易逝性的感慨。这种风格的形成,既体现了作者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深入理解,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念奴娇·中秋饮蕉林书屋,用其年韵,时京师地震不已》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诗词,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徐釚作为诗人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