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羡田居近古风,自余耕凿万缘空。
因君想见桃源境,只在茅檐鸡犬中。
次韵嵩山田居杂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嵩山田居杂咏》是清代诗人书諴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们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古人桃源境地的向往。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进行详细解读:
- 作者简介
- 书諴:清代诗人,以其丰富的诗歌创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
- 文学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桃源境”这一意象,象征着理想中的完美世界。通过对“茅檐鸡犬”等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学观念。
- 情景结合:诗中通过描写田野、茅屋和鸡犬等日常景观,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田园之中。
- 诗作内容
- 表达向往:诗的开篇“最羡田居近古风,自余耕凿万缘空”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田园生活的深深向往,认为只有在田园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宁静与自由。
- 描绘场景:诗中“因君想见桃源境,祇在茅檐鸡犬中”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美好境界,即所谓的“桃花源”,强调了生活中简单而真实的幸福。
- 文化意涵
- 传统价值: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于古人生活方式的追忆。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想的追求。
- 隐逸情怀:诗作还反映了清代文人特有的隐逸情怀,他们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现实社会束缚的不满及对逃离尘世纷扰的向往。
《次韵嵩山田居杂咏》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之美的诗,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古典文化的尊崇。诗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展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