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游秋水桥岸

藕花短短苇花齐,渔艇秋烟草阁西。
出寺溪云随意远,过桥山月趁人低。
藏书对客常丸药,载酒寻僧独杖藜。
砧杵不闻千户静,萧萧城阙夜乌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游秋水桥岸》是清代诗人袁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水乡秋夜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袁佑,字杜少,号霁轩,清直隶东明人。他于康熙十一年拔贡,官至内阁中书。后因召试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迁中允。
  1. 诗歌原文
    藕花短短苇花齐,渔艇秋烟草阁西。
    出寺溪云随意远,过桥山月趁人低。
    与谁相对惟孤鹤,何处寻僧信杖藜。
    砧杵不闻千户静,萧萧城阙夜乌啼。

  2. 诗句解析

  • 藕花短短苇花齐:描绘了一种秋季水边芦苇和荷花的景象,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景物的短暂和脆弱。
  • 渔艇秋烟草阁西:描述了秋天渔艇停泊在岸边,周围被烟雾笼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出寺溪云随意远:表达了出寺后所见溪流云雾缭绕,随风飘散的画面,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 过桥山月趁人低:描绘了夜晚经过桥梁时,山月似乎与人同行,给人一种陪伴感。
  • 与谁相对惟孤鹤:诗人可能在思考与谁为伴,或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
  • 何处寻僧信杖藜:反映了诗人对于僧人的寻觅和对古代僧侣生活的向往。
  • 砧杵不闻千户静:表达了夜晚城市之中,除了偶尔传来的捣衣声外,一片寂静。
  • 萧萧城阙夜乌啼:描绘了夜幕下城市的轮廓,以及乌鸦的叫声,增加了夜晚的凄凉和孤独感。
  1. 诗歌鉴赏:《月夜游秋水桥岸》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广泛研究和欣赏。

《月夜游秋水桥岸》不仅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也成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