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留别

别母牵衣感,随郎远宦情。
白云千里隔,华发一时生。
愿祝萱常茂,还期草并荣。
蓬窗今夜梦,定绕石头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山留别》是明代张浚的作品,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以下是关于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浚,字文哲,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生于福建闽县,天顺三年乡举后入仕至饶平尹。他的别号“畏斋”源于此。在文学史上,张浚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及丰富的创作成就著称。他的创作涉猎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怀的诗词。
  2. 作品背景:《出山留别》作于明朝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作品的内容来看,它反映了作者与故乡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离乡赴任时的复杂心情。这种情感在当时文人中颇为常见,许多作家都曾表达过类似的感慨。
  3. 作品原文:嘉会几三日,离情更一杯。好山看未遍,閒客去还来。素壁留诗草,清风赠陇梅。海天今夜月,相对若为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分别之际的情感波动。诗句中的“离情”、“闲客”等字眼,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自身的无奈。
  4. 作品赏析:从《出山留别》可以看出张浚的诗歌风格,既有豪放不羁,又有细腻婉约。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读者能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5. 作品影响:《出山留别》作为张浚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为后人研究和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 作品比较:虽然《出山留别》属于古代文学作品,但与其他同时期或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所在。例如,它与唐朝王季友的《还山留别长安知己》在主题上都涉及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但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7. 作品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出山留别》不仅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的窗口,更是理解人性、感悟生活的重要文本。它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出山留别》是明代张浚的一部代表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出山留别》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