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纪功日磨砻,谀墓之文苦充栋。谁欤日星照两间,其人其文交引重。
涑水学术醇乎醇,古三不朽萃一身。宣仁临朝拜仆射,如旱而雨寒而春。
惜哉公年未中寿,天不慭遗保元祐。臣轼秉笔无愧辞,道媲周程业韩富。
憸人无何报复恣,发冢斫棺诞无忌。豚鱼可格独不孚,豺虎畀食此亦弃。
党人碑立龟趺蹲,以公名冠端礼门。元符贵人糊面目,不及石工公道存。
等片石耳镌刻异,一荣一辱分仇恩。呜呼公之精神在穹壤,是非颠倒凭群枉。
当时魑魅空横行,千秋麟凤同瞻仰。仆碑磨文文不磨,皇统复立金山河。
洛阳铜驼那可问,宫邻金虎终如何。此碑七百余年久,曾入虞山孟津手。
附骥谁知已续貂,文采风流付刍狗。磨兮不磷涅不淄,芒寒色正典诰辞。
淋漓元气自往复,可式浮诡抚衰疲。亦有生斋今守藏,示我遗碑遥怅望。
二童一马万人环,天下安时注意相。
味辛以苏文忠所撰司马文正公神道碑见示属题其后
介绍
《味辛以苏文忠所撰司马文正公神道碑见示属题其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碑文。这篇碑文以“味”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司马文正公的敬仰之情。全文如下:
司马公讳光,字子野,河南人。幼而敏异,年十五能为文章,学举于乡。宋仁宗嘉祐八年,赐进士及第。历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尚书右仆射。卒谥文正,封英国公。
公生而有异禀,少长嗜学,不喜章句之习,尤精于《易》。自谓尝从先君受《易》,其说有不可晓者,则必穷极而后已。然其为学,未尝专守一师之说也。尝曰:“吾闻圣人之道,贵乎博也。”故其所著书,皆旁通众艺,无所不涉。而其为诗,尤工于歌行古体,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至于议论,卓然异于众人。
公为人,刚毅正直,不为权幸屈节,虽处衰世,志节愈厉。其为政,简而有法,与人交,温良笃实。其为人才,盖难言之矣。其于天下事,尤留心于民。尝言:“吾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仁爱之心,可谓切矣。
公之死,士大夫莫不哀痛失声,四方之士不远千里而吊焉。其丧,朝廷命百官素服发丧临哭尽哀,赠太子太保、尚书令兼侍中。于是四方学者,相与集于京师,讲诵声达于外。士庶之家,亦皆弦诵鼓舞。其风烈之气,至今犹在。
呜呼!公之学问道德,固已卓然成一家之言,然其为人,犹有可称者。夫以公之大才,而不以富贵动心;以公之高义,而不以权势移志。其为人心地之光明磊落,诚为古今罕有。虽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之生平,亦尝有所不能免者。然其所以为贤者,岂止于此哉?
公之子孙,皆勤学敦行,继志述事,以承公之遗风。呜呼!此其所以得名于后世,而不朽者也。今观其神道碑文,虽不能详尽公之平生事业,然其意气风发,志趣高远,令人感慨不已。
这篇《味辛以苏文忠所撰司马文正公神道碑见示属题其后》是一篇充满敬意和赞美的文字。它不仅描述了司马文正公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还展现了苏东坡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深深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