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杯 · ·和清真

沧洲路。悄目断、十里堤边树。频年暗碧笼烟,依约春莺藏处。游踪记省,残月里、轻舟出前浦。野风吹、万柳欹斜,片红催趁潮去。
波逝甚日重回,高楼外、山眉隐隐愁聚。五月江城梅花落,疑遍地、蛮歌凤舞。秋光到、蒹葭水国,暗中换、凄凉朔雁语。近黄昏、阵影摩空,岁寒谁是俦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尉迟杯·和清真》是陈匪石的作品,而非近现代诗人吴湖帆所作《尉迟杯·和清真》的原文如下:沧洲路。悄目断、十里堤边树。频年暗碧笼烟,依约春莺藏处。游踪记省,残月里、轻舟出前浦。野风吹、万柳欹斜,片红催趁潮去。波逝甚日重回,高楼外、山眉隐隐愁聚。五月江城梅花落,疑遍地、蛮歌凤舞。秋光到、蒹葭水国,暗中换、凄凉朔雁语。近黄昏、阵影摩空,岁寒谁是俦侣。

《尉迟杯·和清真》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匪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沧洲路上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往昔繁华的回忆。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意境。

陈匪石(1883-1959)原名世宜,号小树,又号倦鹤。他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习词学,后加入同盟会并随朱祖谋研究词学,还曾担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除了诗词创作,陈匪石还著有《旧时月色斋诗》、《倦鹤近体乐府》、《宋词举》、《声执》等作品,展现了他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尉迟杯·和清真》是陈匪石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从而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