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庚寅七夕

山月娟娟度薜萝。虫声今夜得秋多。苔阴零露凉于水,江上停云薄似罗。
催短箭,托微波。几曾真见鹊填河。人间尽有罗池客,织倦耕慵奈尔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庚寅七夕》是清末近现代初陈匪石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匪石: 原名世宜,号小树,又号倦鹤,江宁人。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词。入同盟会。又随朱祖谋研究词学,并入南社,编有《七襄》刊物。
  1. 作品原文
  • 山月娟娟度薜萝。虫声今夜得秋多。苔阴零露凉于水,江上停云薄似罗。催短箭,托微波。几曾真见鹊填河?人间尽有罗池客,织倦耕慵奈尔何。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苔阴”、“江上停云”等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几曾真见鹊填河?”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团聚时刻的渴望和无奈。
  • 文化内涵: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爱情的细腻感悟,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如七夕节的象征意义和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浪漫化表现。

《鹧鸪天·庚寅七夕》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情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和美好祝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