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近毗卢旭影重,溪桥一似故人逢。
百年听老钟声客,千嶂颜开佛日冬。
全染名山成锦绣,只留新雪辨芙蓉。
雪畴正有商量事,耆旧先来自别峰。
抵密印寺逢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抵密印寺逢晴》是明末清初陶之典的作品。陶之典,字五徽,号石溪,又号儋庵,是湖南宁乡人。他工诗文,兼精医术,在顺治十八年拔贡生,为安亲王府教习,后授内阁中书,但并未接受。
《抵密印寺逢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交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全诗如下:
望近毗卢旭影重,溪桥一似故人逢。
百年听老钟声客,千嶂颜开佛日冬。
全染名山成锦绣,只留新雪辨芙蓉。
雪畴正有商量事,耆旧先来自别峰。
此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审美境界。诗中“望近毗卢旭影重”一句,通过“望”与“近”两个动词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溪桥一似故人逢”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溪桥比作故人,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陶之典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这种情感共鸣使得《抵密印寺逢晴》成为后世广泛传颂的佳作。
《抵密印寺逢晴》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陶之典个人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的反映。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间的限制,至今仍被人们所传唱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