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露台夜坐,和息厂韵

风袂飘飘一倚栏。笙歌声在碧霄间。星摇远火收残雨,云展凉阴作晚山。
频问夜,乍惊寒。思量闹处遣馀闲。楼台便是沧桑影,独爱明河隔坐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 露台夜坐,和息厂韵》是郭则沄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露台上静坐,听着笙歌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下面将详细地探讨这首词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郭则沄:郭则沄(生卒年不详),字子远,号无门,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造诣而受到后人推崇。
  1. 原文赏析
  • 风袂飘飘一倚栏: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随风轻轻飘动的衣袂,形象地表现了夜晚宁静的氛围。
  • 笙歌声在碧霄间:笙歌之声在清澈的天空中回荡,给人以空灵、悠远的感觉。
  • 星摇远火收残雨:星星摇曳,远山的灯火逐渐收起残夜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夜景。
  • 云展凉阴作晚山:云朵舒展开来,带来了清凉的阴凉,傍晚的山峰仿佛被云雾所遮掩,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 频问夜,乍惊寒:诗人不断询问着夜晚的到来,突然之间感受到了寒冷,表达了对夜晚到来的期待和对突如其来的寒意的惊喜。
  • 思量闹处遣馀闲:思考着喧闹之处如何能让自己暂时抛开繁忙,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在。
  • 楼台便是沧桑影,独爱明河隔座看:楼台映衬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唯有那明亮的河水能够让我隔着栏杆欣赏这一切。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变化,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沉思。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 语言优美:郭则沄的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使得整首词读来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风貌:通过对露台夜坐场景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 传承文学传统:郭则沄的词作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和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传承意义。

《鹧鸪天·露台夜坐,和息厂韵》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情感和艺术追求的重要资料。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